第(3/3)页 “见过父王,见过母妃。这才刚收到你们说要回来了的信没几天,你们就到家了,是不是快马加鞭赶回来的?”余元筝笑着上前见礼。 “再过三天就是中秋了,我们当然要赶回来和你们一起过节。”上官子棋起身,牵了余元筝的手,引到下手坐下。 “父王,事情进展可还顺利?”余元筝关心问起他们此次去办的事。 “很顺,一举歼灭了一个岛上的海匪,一共一百八十六人。对我们的水师来讲,只是小试牛刀。”老王爷微笑着说道。 一年前,王也爷刚满五十岁,就把王位传给了上官子棋,现在他已经被称为老荣王爷了。 “夫人,你不知道,我们的海船前进的速度有多快。 有二十几个海匪见势不妙,驾船逃走了,而当时我们是从另一面上的岛,没看到,那时天太黑。 我们发现没抓到领头的,才审问抓到的海匪。然后我们再驾船去追。 只用了两个时辰的时间就追到了逃走的海匪头子。”上官子棋说得滔滔不绝,一脸的自豪。 “那真是太好了。”余元筝听得眼睛放光。 这几年上官子棋和曹瑾瑜两人专职管理海船设计和制造。更新换代,不断研究改进。首先就用在水师里。 没想到第一次出任务就这么轻松完成。 “你们出动了几艘船?”王妃好奇问道。 “两艘。其实只上去了一船将士就打得他们毫无反抗之力。”上官子棋说得很轻松。 他们纯粹是为了锻炼一下他们训练了这么久的水师。 现在没有战争,陆师都没有用武之地,更别说水师。 但现在大魏不差钱,养得起这些军队,他们是国家的保障。 这几年都风调雨顺,百姓的日子早就缓过来了。 “夫君,现在造出了多少艘海船?”余元筝估计太上皇已经等不及了。 启明帝当真说到做到,五十大寿过后,他就把帝位传给了太子。 现在没事做,就跟着王爷东奔西跑。 此次出海,他也跟着去凑了回热闹。 “这几年我们不断改进,已经做出十八艘大船。每艘能载货品相当于三百辆马车。” “真不错。”余元筝惊讶。 她没去看过,但她知道此时的技术能做到这样已经非常棒了。 当年来的那批洋人带来的那艘船,给了他们最大的启发。 “我们还在继续研究,争取能做出更大,载货更多的海船。”上官子棋兴奋不已。 他们这几年试航了多次,最远的一次航行了半个月,期间遇到过大风,大浪,但都顶住了。 “还有,你提供思路的大炮,我们也做了两门出来,试了一下,效果真不错。”老王爷放下茶杯,也高兴地说起他的研究进度。 “哦?太好了。太上皇有没有见过?”余元筝更加惊讶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