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可惜,培育圣皇稻之法,要交给朝廷。”宁妃眸子中,流露出一丝惋惜。 “母妃,没什么可惜的。” “若是培育圣皇稻之法,只有皇儿一人知道,那才是灭顶之灾。” “不知道有多少人,想要皇儿的性命。” 听了方恒的话,宁妃释然一笑。 “是母妃贪心了。” “相比于身家性命,圣皇稻的培育之法,交出去便交出去了。” “你的功劳,陛下全都看在眼里,必然不会亏待你的。” “母妃,父皇已经册封我为郡王,至于食邑,我想和母妃你商量一下。” 方恒沉吟一下,细细说来。 根据大乾宗室的分封制度,食邑说不重要,并不重要,但说重要,也挺重要的。 郡王的食邑,乃是虚封,并不是实实在在的封地。 身为郡王,只享有相应的俸禄,并没有管辖之权。 因此,食邑在哪里,对于郡王来说,并不重要。 很多郡王,一辈子都不会踏上食邑的土地。 但若能晋升嗣王,这食邑便能成为实封。 原本的食邑在哪里,嗣王的封地就在那里。 因此郡王之时,册封的食邑,决定了嗣王以及亲王时的封地。 这也是食邑重要的地方。 当然,按照大乾宗法制度。 嗣王的封地,只属于嗣王一人,不能留给后代,类似于终身爵位。 唯有亲王,亲王的封地,能传给后代。 并且每一代人,爵位都会削减一等。 亲王变成嗣王,嗣王变成郡王。 等到三代之后,除去王爵,封地就会被朝廷收回。 想要自家的封地? 就要每一代人,都为大乾立下功勋。 这也是大乾太祖留下来的祖训,就是为了激励宗室子弟,奋发向上,不要成为米虫。 “皇儿,你有什么想法?” 宁妃抬起螓首,看向方恒。 她知道自家儿子,颇有主见,从入职选种司这件事情,就能看出。 因此,她并没有第一时间,说出自己的想法。 “孩儿想要食邑册封在皇室秘境中。” “皇室秘境?”宁妃柳眉紧皱起来,反问一声,“为何不册封在大乾七十二郡。” “七十二郡,乃是大乾本土,经营了万年,土地肥沃,人口稠密。” “将来若是转为实封,无需经营,便是膏腴之地。” “皇室秘境,虽然资源丰富,但开发不便,终究比不上七十二郡之地。” 在大乾,不同土地之间,有着鄙视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