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老了,一个人住在这帝君大殿实在太孤独了。 我最快乐的日子其实就是你小时候被你爷爷抱来地府玩的那几年。 小小的你太可爱了,我恨不能把你捧在手心里疼啊! 你是慕老头儿的孙女,可是在我心里你又何尝不是我的孙女呢? 可是你总是要长大的,孩子一长大了就会离家中长辈越来越远。 你该有自己的生活,该有自己要做的事,不可能天天在家陪着我这个老头子。 我一开始其实只是想替你挡一挡天劫,因为我算到那场天劫你十有八九是过不去。 其实那次如果你只是死亡来到地府,我真的就懒得管了,毕竟巴不得你来地府。 可那是天劫啊!会让你魂飞魄散的。不能让我的孙女魂飞魄散啊! 所以我就想出了那么个主意,做了一个你的替身。 后来事情算是成功了,虽然还是有点偏差,但无所谓了,你在哪儿不是一样过日子。 可是那个姑娘我却舍不得毁掉,她嘴甜地叫我帝君爷爷,我听着开心,就像你小时候。 长离啊!现在事情都过去了,你别怪我。” 慕长离吸了吸鼻子,往前走了几步,直接搂了北阴帝君的脖子。 “帝君爷爷,对不起。 谢谢你。 不过你别怕孤独,我又给你带了个孙子回来……” 树灵被留在帝君大殿了,北阴帝君还是挺高兴的。 果然是人老了就喜欢热闹,慕长离算计着以后还是要常来,不然这老头容易搞歪门邪道。 然后她就趁着北阴帝君高兴,打听起关于黎家的事情。 “主要是这件事情间隔的年头太多了,实在很难查到线索。最近有了黎洛的消息,但也是赶巧了,手头事情实在太多,全都赶到了一起,所以没顾得上她。等到我们想要再去找黎洛时,就发现黎洛已经找不到了。 我试过各种法子,都查不到黎家事件的线索。 帝君爷爷帮帮我吧!只要把这件事情解决掉,我在阳世间也算是功德圆满了。 要不然总是差一件事,我日子过得也不消停。 帝君爷爷不会眼瞅着我不消停不管的对吧?” 北阴帝君觉得这丫头是吃死了他,但主要是他也吃慕长离这套。 多少回了,只要这丫头一撒娇,他是要什么给什么,求什么事办什么事。 但黎家的事……“我知道你在查,所以其实背地里也替你查了一下。 嗯,怎么说呢!那位九皇子记恨南盛皇帝那么多年,其实南盛皇帝也挺冤枉。 因为这件事情不能从我们这些人的角度去看,得从阳世凡人的角度去看。 那对于凡人来说,当初的黎家就是谋反了。 毕竟青天白日的,谁好好的能往诡案上面想,你说对吧?” 慕长离点点头,“所以黎家的案子还是跟诡案有关。” “肯定有关啊!凤歌城的护城大阵坏了,就是从二十多年前开始坏的。 一开始坏得轻微不易察觉,就算有什么东西钻进城里,也都是些尘埃小物,掀不起风浪。 可是后来渐渐就坏得有些明显了,有只大妖通过一幅古画钻进凤歌城,附在黎家人身上。 那只大妖不是南盛的妖,而是无双国的,好像是无双国某一任国君豢养的小兽成了精。 那小兽一心一意替主子报仇,憎恨南盛人,想要将南盛捣毁。 但其实黎家并不在大妖的计划之内,他只是赶巧了,得到了那幅古画。 大妖当时应该是遇着了一些麻烦,我怀疑麻烦来自于它对凤歌城护城大阵的错误估算。 它以为大阵已经损坏,阵的威力就也跟着衰减,但是没想到损坏归损坏,却还没损到要衰减威力的程度。这就导致了它在凤歌城内寸步难行。 最后实在没办法,遇上了黎家人,当时那个心情怎么说呢,就属于是来都来了。 所以这个事儿,黎家真的就是赶上了,命里该着的一大劫。 但这是过后我们调查出来的结果,你让阳世间的人去往这上面想,那他们是万万想不到的。毕竟他们连凤歌城有护城大阵都不知道。 讲道理,当时这个事一出,黎家就是全责,你让阳世凡人说破天去,黎家也是全责。 因为不管怎么查,黎家就是有罪,所有的事情都是黎家人做的。 没有人能想到黎家人的身体里潜藏着一只大妖,大妖又不会自投罗网。 所以南盛皇帝其实挺冤,当然,九皇子跟他那位母妃更冤。 只能说是造化弄人,或者退一万步来讲,黎家命里该着有一大劫,就算劫不在大妖身上,也会在别的地方。 我知你答应了那位娘娘要彻查此事,现在我将事情的原委与你讲了,你可以去告诉她了。”北阴帝君说到这里,把一枚画好的符咒递给了她。“拿去吧!是我亲自画的聚魂符,你用这道符可以聚全她的魂魄,将人送回地府。让谢必安随你走一趟,助你完成此事。 但你要说在阳世间能否功德圆满,阿离,还差一件事。 凤歌城的护城大阵,修复完毕你才算真正的圆满! 去吧孩子!爷爷就帮你到这了。” 再离开地府时,阳世已经是次日晌午。 她带着谢必安先回了西疆王府,聚齐怡妃的魂魄,讲完当年黎家遭遇,她觉得怡妃也释怀了。 她其实一直觉得皇帝负了她,但实际上就如北阴帝君所说,对于凡人来讲,黎家就是有罪。 皇帝当初那样做也是别无选择,因为那种事情一发生,怡妃就算不去西关,也是要被打入冷宫的。朝臣不会容忍一个娘家叛国的妃子好好活着,毕竟叛国是大罪,无论朝臣还是百姓,都不会放过怡妃。 现在知道真相,怡妃的心结解了,竟也没有要求再看萧云州一眼,就跟着谢必安去了地府。 慕长离觉得其实见与不见也没有实际的意义,因为在萧云州心里,怡妃已经死了。 只要黎家的案子有了结论,他就也能解开心结。 她回了长宁侯府,老夫人因为高兴,张罗了一桌子好菜,就等慕长离回来吃。 那位二爷也是绝了,把老夫人哄得一口一个好儿子的叫,听得秦庄仪一愣一愣的。 但这事儿对外怎么说呢? 慕长离提议不如就说是孔家那边的子侄,过继到老夫人这边,给老夫人晚年做个伴。 这个提议二爷觉得可行,只是他觉得自己住在侯府不太好,毕竟这里是元青的家。 而且家里还有秦庄仪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