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将军,咸阳本没有张飞庙,人们将忠显王祠误认了张飞庙跟我老张没关系啊! 当时醒来发现自己有庙在咸阳,老张我都感觉惊奇,后来一琢磨着不对劲啊! 就赶紧去了解其中状况。 这才知道,自己鸠占鹊巢的忠显王祠是明朝初年建庙。 当时的庙门是向南的,直接从城墙开洞当门。 后来,明正德十三年上任的县令为保安全,而封了忠显王祠的南门改向北开。 明万历四十六年与清道光七年两次修葺。 这两次都跟俺老张没有关系。 真不是我想占他的庙宇。 不会,你想让俺老张给他当儿子吧? 那俺老张可不乐意!” 旁边的钟馗子冷哼了一声:“张将军,你毕竟是占了人家的神位香火,有大因果的!” 给人当儿子,说的就是他。 虽然不好听,但却是事实。 所以他就忍不住回怼了一句。 张飞闻言怒目圆睁:“我自有自己神位因果,与你等又不一样,你等是在那神位上生的,而我本来就有! 我在川地,可是有恒侯庙的! 虽不曾有灵,但也不至于去抢他人香火!” 但确实这怪不得张飞。 忠显王是唐玄宗时将军张巡的封号,张巡原为真源(今祀县附近)县令,安禄山叛兵逼近,张巡不愿投降,招募了一千多壮士奋力抵抗。 用草人借箭的办法解决了围困缺箭的危机,终退敌兵,后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忠显王。 据《陕西通志》记:“王,敕封水神,邑人以城临岸,故祀焉。” 昔日渭水经常泛滥,成为咸阳城一大隐患。 张巡被封为水神,咸阳人禁庙祭祀借以镇渭,以保咸阳无虞。 这便是建忠显王祠的起因。 后来,因〈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张飞之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其名声远大于了张巡。 张巡的忠显王祠改为张飞庙,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这个修改的时间点就在清末,神灵渐渐沉睡是在明朝初年,因为这個原因,刘伯温还被扣上一顶帽子。 说是他斩了天地龙脉,绝地天通的后果。 但其实跟他斩龙脉没有多大关系。 本来就是大环境影响。 说回张飞,什么时候占了人家的庙? 在清末,重修忠显王祠时,因无知或是其它原因,在祠内塑立了张飞及其儿子张苞的塑像,又制作了一条又大又长的张飞鞭。 从此以后,忠显王祠便成了张飞庙,老百姓尊称其为“张飞庙”,并由此引出了不少关于张飞鞭镇住渭水泛滥的传说故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