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6.第536章 说陵-《摸棺诡谈》


    第(2/3)页

    “没什么疑问了。”

    “不过有些事情还是有疑惑的,对于秦始皇陵我们一概不知,我问过我爷爷,不过他也是不太愿意回答的样子,只是出门前告诉我小心。”夏侯青衣顿了顿,开口说道。

    我点了点头,说:“那我就简单的说一说吧,其实对于这个皇陵,我本人也是很迷糊的,但是我尽量知道多少说多少。”

    “……这座陵墓,是当时的秦国丞相李斯为秦始皇所建造,少府令章邯将军为监工。一共征集了大概有七十万的壮丁作为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的时候差不多有足足八十万人,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八倍。”

    “陵墓凿山而造,深藏在骊山的最深处,秦始皇执政时都城建设在咸阳,但是陵墓却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北。这点很多人是疑惑的,包括后来许许多多的摸棺人都曾认为西安的这处秦始皇陵墓,是个假穴。但是之所以这样做,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说:‘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郦道元的这个观点在当时得到了许多学术界跟立志于研究秦始皇陵墓学者的肯定。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阿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

    “不过这个就不是我们要深究的问题了,如果按我的想法来说,我觉得这两点是有可以综合起来的,当时秦国以前,造陵大多数都是依山而造,是为傍龙,这傍龙一说我不解释你们也清楚。而秦始皇谈得美名也不是没有可能。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这样的福泽也不是随处都能找到的。”

    我抿了抿嘴唇,开口说道。

    “礼制是什么意思?跟陵制相差不多?”顾辛烈皱了皱眉,看着我说道。

    我笑了笑,接口说道:“这么说吧,秦始皇的先祖跟宣太后的陵墓,当时是葬在临漳县西部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墓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北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这个礼制说的就是礼节,是一个关于礼而设定的制度。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就是这个意思。”

    “《礼记》《尔雅》等书中也有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

    “这就是说在芷阳埋葬的宣太后也希望自己的陵墓能够葬在她丈夫的陵墓和儿子的陵墓之间,即书中‘西望吾夫,东望吾子’的礼制。也是按尊长在西、卑幼居东的原则排列。就目前而言,已经确认了陵墓在芷阳的秦始皇先祖有秦昭襄王、秦庄襄王和秦宣太后。既然先祖的墓穴都葬在临漳县的西边,那作为晚辈的秦始皇也就只能埋在芷阳的东部了。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所以秦始皇陵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我跟顾辛烈解释道。

    “这还真是受教了。”顾辛烈笑了笑。

    “这些非常晦涩绕口的东西,如果不是这一次要来秦始皇陵,其实我自己都是懒得记的。”我摆了摆手,苦笑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