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为此,曹操还写了一首诗《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再比如明末也有异常规模浩大的瘟疫,史称京师大瘟疫! 崇祯年间,九边军备孱弱,鞑子屡次三番来犯,深入大明腹地! 而这场骇人听闻的瘟疫,便是鞑子从草原上带过来的,一直蔓延到山西以北! 随后大明流民四起,这场瘟疫逐渐蔓延全境,直至北方! 《明史》中记载:一人染疾,传及阖家,两月丧亡! 而人口密度最为集中的京师重地,自然而然成为了这场瘟疫的重灾区! 史书记载: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 根据后世的统计,这场瘟疫,直接导致京师重地,死亡人口超过两成! 幸存下来的人,也只剩下一口气了。 京师重地,大明首都,活生生因为这场瘟疫,成为了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亡之城! 也正是因为如此,流寇四起,攻至京师时,京师卫军早已所剩无几! 民兵更是因为瘟疫肆虐,连弓都拿不起来。 算起来,崇祯还真是历史第一倒霉皇帝,大明灭亡的最佳背锅侠! 小冰河时期,又是瘟疫,又是天灾,又是人祸,他竟然一个不落,全都赶上了! 这种霉运,堪称历史第一人了! 此时的朱棣,早已没了一开始的底气。 听见细菌就是瘟疫,顿时怂了。 “就算细菌厉害......那......那病毒总没这么恐怖吧?” 实际上他也只是好面子而已,但确实没料到,细菌竟然如此恐怖! “你说啥?” “这细菌就是瘟疫,但凡瘟疫,也总还能或多或少找到解救之法!” “可是病毒,一旦感染,那是大罗金仙都难救!” “天花知道吧?” “狂犬知道吧?” “还有你们不知道的艾滋、埃博拉、戈登热、小儿麻痹等等等等!” “细菌尚且可以找到根源,这病毒却是无迹可寻!”: “因此这两者,根本就不能相提并论!”: “那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你竟然会觉得病毒没有细菌恐怖?” 方世玉此时也忍不住叹了口气。 “天花跟狂犬?” “这两者也是因为病毒所引起的?” 吴元年突然震惊的问到。 虽然吴元年也仅仅知道这其中的一个天花,其余的他压根就听不懂! 但不妨碍,他很清楚,这天花的危害啊! 而且,那确实是无药可医啊! 只能自己硬扛着! 抗不抗得过,那就看你自己造化了! 可以说,一百个人里,有九十九个都是抗不过得! 剩下那个抗过了的人,也会落下一脸的麻子! 当真是恐怖至极啊! “对!” “所谓天花,实际上也是由某种病毒所引起的!” 方世玉一脸严肃的点了点头,回到。 实际上,就算是二十一世纪的医疗水平,也无法彻底治疗天花! 只能提前打疫苗,预防天花! “茅塞顿开!” 方世玉话音落地,吴元年再也忍不住! “这看似微小的细菌病毒,竟会带来如此巨大的危害!” “若非先生点拨,弟子怕是穷尽一生,也难以窥得真相!” “老夫立誓!” “若不攻克二者之一!” “老夫死后暴尸荒野,绝不入土!” 这一刻,即便是朱棣,也顿时肃然起敬! 方世玉跟朱紫怡,也是纷纷侧目! “好!” “咱华夏儿郎,自当有此志气!” “老吴,祖籍何处?” 方世玉敬佩至极,突然问到。 封建时期,古人对于落叶归根,入土为安的观念,比现代人强烈的多! 因此方世玉才会有此一问! 这话确实让人敬佩,但仅凭如今的医疗水平,加上已经七老八十的吴元年,大概率是没法攻克的。 方世玉总不能真的让这老头暴尸荒野,不入土为安吧! 别说老吴了,就是二十一世纪也没攻克下来啊! 不过咱可以提前预防研究疫苗,到时候顺便帮一手,就算是他完成了吧! “弟子乃湖广布政司,黄州府蕲州(今湖北省蕲春县)人士!” 吴元年虽然不知道方世玉为何突然问这个问题,但还是恭敬的回答了。 嗯? 这特么也巧了吧? 跟李时珍一个地方的人? “先生,你去过湖广黄州府蕲州?” 见方世玉一脸震惊,吴元年好奇问到。, “没去过!” 方世玉赶紧摇头。 “只是偶有听闻,说那里中草药很多。” “这个倒是不假,据说神农尝百草,也是在湖广黄州府蕲州,因此中草药确实很多!” “先生是想要去采草药?” “如果先生有这想法,弟子这就修书一封,让家族之人一旁协助!” 吴元年的扩散性思维,再次发挥出来! “倒是没有这个想法!” “不过嘛,老吴,如今咱华夏的中医典籍,那是残缺不全啊!尤其是中草药,更是出入甚大!” “因此,本公子觉得,你与其要攻克细菌跟病毒,还不如想想怎么重新编撰一部医书出来!” “是不是这样更加靠谱?” “让本公子想想!” “不如就叫《本草纲目》好了!” “你觉得可行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