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5、历史周期律(一)-《三国良家子》


    第(2/3)页

    因为放奴令和消权令的事情,让田齐不敢再按照后世的思想和标准来要求手下。但他同样不愿意轻易与苏双和沮授等人妥协。

    因为熟知历史的田齐,对于黄炎培先生提出的“历史周期律”问题知之甚详。如果不做出改变,不逃出“历史周期律”,那他们这些人今天做出的一切努力,都将是水中捞月,空忙一场。而他们的后代很可能重演五胡乱华、神州沉沦的悲剧。

    “历史周期律”,是著名教育家黄炎培总结中国几千年历史得出的一个沉重结论。

    1945年7月,在国家即将赶走外国列强,取得抗战胜利的前夕,黄炎培到延安考察。考察的结果让黄炎培十分惊喜,认为中国的希望就在陕北。

    但在领袖与他谈话的时候,黄炎培却提出了一个十分尖锐的问题。黄炎培先生谈到了“历史周期律”,认为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而中国因土地兼并问题,这个历史周期律现象更为明显,王朝更迭,从兴盛到衰落以三五百年为极限。

    他自认没有办法解决跳出“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他认为: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

    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

    也有为了某一区域进步,致使其他区域停步。区域差距一步步扩大了,内部矛盾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名利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见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趋于薄弱了。

    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律。他希望延安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周期律的支配。

    领袖对于这个问题十分重视,也十分的自信。他相信自己一手打造的干部队伍,相信理想和信念能够支撑他的队伍逃离“历史周期律”。但他同样有所警惕,所以提出了“两个务必”这个著名的作风建设总要求。但现实的残酷远超理想的预计。

    田齐同样没有办法来终结“历史周期律”的问题。但他希望能延长这个盛衰周期,给后人解决这个问题,留出足够的时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