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陈文统比查良镛年长几岁,经历也多一些,所以比较成熟,他探起身子问:“昊哥你的意思是?” “办报纸!”房昊斩钉截铁的说道,“二位都是报人,也清楚这报纸的利润!所以也不用我多说了吧!” “噢!”陈文统点了点头,靠在椅子上,喝了口茶,没再言语,而是思索起来。 查良镛心急口快,说道:“昊哥,这办报纸,房租、工资甚至纸张印刷,可都是钱呐!” 房昊说:“实不相瞒,我别的不多,就是钱多!” 陈文统笑道:“昊哥,办报纸的钱不是一万两万,起码得十万起步!特别是前期,报纸销量不会高,但你还必须得持续印刷!就《大公报》刚创办时,第一年就亏了二十三万还要多!” 房昊说:“二十三万,没关系,交给别人我不放心,你们愿意办的话,一年亏损五十万,我都愿意!” 查良镛明白过来了,他笑道:“昊哥,你是觉得我们的能带动报纸销量吧?” 房昊问:“难道不是吗?” 查良镛说:“且不说我们现在没什么名气!就算能够受欢迎,但我想也很难盈利的,能维持着不倒闭就算不错了!” 历史上其实也是如此,金老爷子在《明报》上连载《神雕侠侣》,也只是维持着报社不倒闭。 而且报纸的格调也越来越低,逐渐变成了侧重武侠、花边新闻和赌马、股市的“小市民报”,用他自己的话说是逐渐向“声色犬马”靠近。 但这和他办报的初心是不一样的,当初老爷子是想办一份读书人、知识分子爱看的报纸。。 但即便“声色犬马”,当初《明报》的销量也就才一千多份。 《神雕侠侣》固然好看,但报纸的好处就是方便传阅啊,几十个人传阅一份报纸很轻松的,所以销量一直上不去。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