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舆论和安抚-《大国之疆》


    第(2/3)页

    在这两个之前属于民党的传统势力区内发生这样的事,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普通人都能看明白的东西,更遑论是已然身居高位肖沐白了。

    别看民党整个党派现在有着四分五裂的趋势,领袖人物如宋教仁、黄兴等,已经或深居简出,或避居香港,但是其元老孙文却一直是个不安分的主,虽然他躲在日本快一年的时间了,但是对于他的革命大业却从来都没有忘记。细说起来,此次沪、粤两地的舆论之所以能够闹出这么大的风波,和他可是不无关系。

    相信在这个时代,没有人比肖沐白更清楚舆论宣传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也没有人比他更懂得如何运用这种感召力和影响力了。

    因此,在肖沐白的指示下,共进党方面的反击很快就开始了。不仅******在紧密策划后,经过报纸连载,广播报道等一系列手段进行了铺天盖地的舆论宣传,使得全国民众对共进党肖沐白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使得民党的名声进一步的臭了大街。而且,中组部在深思熟虑后,也分别调派了赵秉钧、杨增新两人出任上海市市长和广东省省长一职,这两位出身北洋和地方的政治要员,手腕纯熟,思想过硬,相信他们此番能够很好的对两地进行整肃,完成中央政府交给他们的任务。

    事件的后续发展肖沐白自然不再去关注。毕竟,手握中央政府大权的共进党所能运用的手段,远不是现在小打小闹的民党可以比拟的;毕竟,他的手上现在还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去处理,比如在针对满清皇族、旗人等一系列事件后的安抚问题。

    1913年11月11日,爱新觉罗·载洵,这位皇族出身的前清海军大臣,在共进党中央办公厅秘书局局长杨永泰的带领下,阔步走进了中南海肖沐白的办公室。

    “载洵先生,希望这个称呼不会让您觉得唐突。”看着面前有些拘束的载洵,肖沐白不经寒暄,便坦然的道出了自己的想法:“很多人都说,您是蜜罐里长大的纨绔子弟,但我却不这样认为。”

    载洵有些发懵,他似乎不相信自己耳朵刚才听到的话,紧接着突然浑身一颤,心中警惕心大起。他不明白,眼前这个大清王朝的掘墓人,现在中国事实上的统治者究竟要跟自己说些什么。

    肖沐白微微一笑,他对载洵的反应早有预料。只听他继续道:“您在前清海军大臣任上制定的海军发展计划,我已经详细的看过了,坦率的说,雄心勃勃,很有见地。虽然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未能一一实现,但是毕竟,你尽力做了你该做的事。”

    “如今新中国即将成立,百废待新,百业待举的它,之后需要的是包括汉族、满族等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中华民族去共同建设和发展。所以,我希望载洵先生,您能够摒弃那种新旧皇朝之间的成见,作为满族中最有声望的宗贵,在这个关头上站出来参加人民军,为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为整个中华民族的崛起而贡献一份力量。”肖沐白说到这里,根本没有做戏的成分,毕竟在他成长的那个年代,几乎已经没有什么满族和汉族的区别了。

    载洵就那样像木桩一样的站着,呆呆的看着面前和他年纪相仿的肖沐白。作为前清皇室中的少壮派权贵,要说他不想复辟恢复昔日满族人的荣光,那肯定是假的,可同时他也清楚的知道,这已经是不可能了的事,连袁世凯都对付不了的他们,如今又拿什么去对付手握上百万重兵的共进党?没看到溥伟、铁良等人在前几天就被人家轻而易举的给抓了吗?载洵心里很明白,自己之前的一切,他的理想,他的抱负,以及他那个雄心勃勃的振兴大清帝国海军的宏伟计划,早就随着自己的五哥载沣和二嫂隆裕太后,含泪在清室退位诏书上盖印后就烟消云散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