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小刀舞大刀-《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3/3)页
这样利益之争更激烈了,当官的整天想的都是这些勾心斗角的事,打仗的事早丢到脑后了。
偏偏张关羽那个土鳖不长眼睛,在年关将近,正是大把赚钱的时候,跑出来闹事,搞得鸡飞狗跳的,不让人省心。
=
注释:
详稳,辽国官名。又译相温、详温、襄昆、桑昆、想昆等。为汉语“将军”的契丹语转译。
详稳非专指某一职官,为将军、长官的一种通称。辽许多机构中都设有详稳。
元帅府属下设大详稳,有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军校、队帅等职,辖有军队。各军中分设详稳司。在朝中的府、监、治等局长官亦为详稳。皇族、国舅及遥辇诸帐,均设详稳司,有详稳、都监、将军、小将军等官,辖有军队。皇族帐并设有都详稳。各部族设某部详稳司,有详稳、都监等官。辽后期,主要边防机构亦多用汉制称谓,基本上不再用以称呼高级将帅和官员。
=
辽国南、北两面官系:
契丹人为适应对从事游牧、农业两种不同经济类型居民的管理,“因俗而治”,职官的设置采用了北面官和南面官两套官制体系。
北面官为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官系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分而治之是为了建立“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蕃汉分治”而又一体的政权,但北面官是统治重心,契丹国的统治大权集中在北面官手中,是辽朝政权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特点。
北面官,中央一级设立北、南枢密院等14个机构。其中,枢密院、宰相府、大王院、宣徽院又分北、南,共占8个。北面官系统的地方区划与官吏,采取的是部族制。即对契丹诸部及被征服的诸游牧、狩猎民族维持原有的部族制不变,成立大王府或王府,亦可称国;以原有的酋长为长,称大王或节度使等;平时只纳贡,战时听从调遣即可。
南面官多用汉人,亦杂以契丹人。朝官设有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汉人枢密院,三省(中书初名政事省、门下、尚书)、六部(吏、兵、工、礼、虞、□),还有台、院、寺、监诸机构之设。其中,真正管事的最高南面官,是汉人枢密使和中书省的宰相;象三师、三公是因人而置或一时暂设,有的还只偏设于一地,亦不固定,故南面官有不少职位是有名无实。
南面官系统的地方行政区划,有州、县两级。全境皆有,主要设在经济和文化达的汉人地区,渤海人集中的辽东地区。州根据其大小和位置重要程度,分节度、观察、团练、防御、刺使五级,实行军政统一管理,州名和军名并用。县设县令。
=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