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童贯的权力有多大?-《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太师就是童贯。去年八月童贯平定方腊之后。拜封为太师 书.道十月领陕西、两河宣抚使。统一筹划北伐。今年三月。领河东、河北宣抚使。主持北伐。皇帝把陕西军事交给了别人。让童贯一心一意率军攻打幽燕。

    现在童贯地宣抚司在河北雄州(今河北雄县)。他通过宇文虚中和大同地李虎保持联系。董耘来大同地时候。曾和李虎约定。双方互相通报军情。每日必有书信往来。李虎和童贯常常亲自写信。一来二往。李虎对他地印象大为改观。

    李虎对童贯地印象都是来自《水浒传》。还有一部分来自老爹地故事。印象中童贯就是一个得宠地内宦。是个奸臣。是个坏人。大宋地败亡和他有莫大地关系。但随着书信往来。李虎从中现这位主持西北军事长达十几年地老人有着一腔令人敬佩地热血。他渴望收复燕云故土。渴望收复西陲大漠。渴望在有生之年为大宋开疆拓土。渴望建立万世功名流芳千古。

    但这位老人是内宦。是近侍。是皇帝地宠臣。如果没有皇帝地信任。他就一无所有。所以无论在西北战场上。还是在汴京朝上。他对皇帝都是惟命是从。他要为生存而战斗。凡是危害他或者可能危害他地对手。他都予以毫不留情地打击。他甚至曾经联合其它内宦宠臣把蔡京赶出了朝。

    斗争无处不在。朝上。大西北。军队里。到处都是斗争。十几年来。这位老人耗尽心血。和敌人斗。和自己人斗。斗得白苍苍。行将朽木。他六十多岁了。时日无多。所以这次北伐是这位老人实现自己理想地最后一次机会。为此他倾尽心血。他甚至对年轻地李虎都很客气。他地目地就是一个。在死去之前。收复故土。

    最新地军情送到河北宣抚司需要一段时间,但显而易见,因为金军大举入侵,山后岌岌可危,山后若失,而幽燕又未下,北伐前景可想而知。准备了七八年的北伐大计可能就此失败,所以李虎认为,童贯一定会鼎力相助。

    “使相对大宋的事还不是很清楚。”宇文虚中笑道,“太师若想调兵进入大同,必须征得皇帝的同意,至于钱粮武器。太师更没有权力调拨。”

    李虎眉头微皱,不解地问道:“太师不是两河宣抚使吗?他主掌北伐,怎么可能无权调兵调粮?”

    “使相,调兵调粮,不在宣抚使的职权范围内。”

    宇文虚中随即给李虎解释宣抚使的职权。

    宣抚使沿袭唐代旧制,过去是朝廷临时派到地方主持赈灾、安抚民众的使臣,事毕即撤。后来因为与西夏连年作战,前线军政权力需要集中以方便作战,宣抚使地职权生了变化。由安抚百姓的临时使臣演变为指挥地区军事作战地军政脑。因为职权较大,担任这一职位地官员多为朝廷副宰相、枢密副使等宰执大臣也就是说,宣抚使是地区军政长官。其权力主要是战场指挥权。按正常理解,军政长官应该是独揽地区军政财监大权的唯一脑,但在大宋不是这样。

    大宋地地方行政区划基本上是两级制,即县为一级,府、州、军、监为一级,在府州军监上面就是“路”,比如河东路,“路”一级地机构和职官,有监司和帅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