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萧后的真正目的-《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但是。这一仗是大宋挑起地。大宋主动毁盟。要消灭契丹人。这令契丹人非常愤怒。当契丹人打赢这一仗之后。汉蕃官员再次为议和而争论时。以萧干为地契丹主战派终于忍不住了。萧干要爆了。但现实问题是。契丹人靠自己地力量保不住幽燕。大辽国祚若想延续下去。必须在大宋和大金之间选择一个做靠山。”

    “契丹人在这一仗没有打赢之前。不管投靠谁。最后都是败亡。现在打赢了。形势就变了。如果投靠金国。还是败亡地命运。但议和大宋就不一样了。”

    “大宋打败了。大宋又想收复幽燕。但短期内它无力再攻。而金军又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南下。所以大宋只有议和。只能无奈地答应契丹人地条件。双方联手抗金。然而。这个议和是暂时地。大辽地实力毕竟有限。又处在四战之地。大宋为了确保中原屏障。还是要撕毁盟约再度攻击。”

    “大辽如何确保国祚地延续?很简单。和使相结盟。”

    “萧后很有头脑,也很有眼光,她在你投宋之后没有说任何话,她继续保持盟约,目的就在如此。使相是大宋地藩镇,某种程度上更象一个藩属,而大辽议和大宋后也是藩属地位,两个藩属分别占据幽燕和云朔,牢牢控制着大宋的北大门,而大宋为了确保北疆安全,最后的办法不是攻击,因为攻击就是内乱,会给北虏以可乘之机,所以它也只能暂时承认这个事实,等到机会合适的时候再把燕云拿回来。”

    “使相、萧后和大宋联手,足以抵御气势汹汹的女真人,尤其在目前形势下,此策对三方都有利,有百利而无一害。”

    李虎和董小丑、罗青汉等人连连点头,同意宇文虚中的说法,对他敬佩不已。这个人虽然很执着,但这个执着挽救了义军。现在李虎的心情轻松多了,眼前也不是一片漆黑了,宇文虚中在最危急的时刻终于帮助义军找到了解决危机之策。

    “我们现在怎么做?”李虎问道。

    “辽宋能否议和,现在只能指望使相了。”宇文虚中说道,“萧后对这一点看得非常清楚,所以她才派人主动向你求援。”

    李虎没有听懂。指望我?我能干什么?我现在自保尚嫌不足,哪有能力做其它的事?

    “大宋撕毁了百年盟约。大宋打破了百年地和平局面,但偏偏大宋又在战场上打败了,如果此刻议和,官家和朝堂上的那帮主战派颜面何存?一旦议和,主战派先就要遭到打击,主和派的大臣们会乘着这个机会攻击他们。把他们赶出朝堂,朝堂会陷入混乱。”宇文虚中叹了口气。

    当初官家如果听从劝谏,联辽遏金,又怎么会出现今日之局面?官家的愿望不应该受到指责,官家的北伐大计也是正确地,错就错在时机不合适。如果联辽遏金,把北方一分为二,大宋难道还没有机会夺回燕云?但是联金灭辽,无异于驱虎吞狼。这就错了,事实证明也是错的。这段历史将来应该怎么写?策略是对的,但选择的时机和执行地人都是错的。历史会记载这段错误,并把责任推到官家和主战派大臣们地头上。

    “官家不愿承担失败的责任,主战派大臣们更不愿失去手上的权柄,所以,他们想议和,但又不能议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