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李纲大怒-《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李纲对此非常生气。

    信任是双方合作地基础,大宋不信任李虎,李虎又怎会信任大宋?李虎没有安全保障,当然要蓄积实力以防万一了。李虎的实力越来越大,对大宋的威胁就越来越大,双方又互不信任,迟早要出事。

    “这是一种自卑恐惧的心里在作祟。”李纲直言不讳,对皇帝和朝廷极度不满。大宋把燕云收了回来,建立了中原屏障,然后利用李虎的武力对抗西夏和女真,开疆拓土,这样大宋就会越来越强大。大宋强大了,有无坚不摧地武力做后盾,还怕镇制不了李虎?还怕没有机会削藩,永绝后患?

    大宋用这种卑劣的策略对付李虎,说到底就是没有自信,害怕李虎,这反而暴露了大宋的弱点,助长了李虎的嚣张气焰,将来势必尾大不掉。** ***

    张孝纯对此也有同感,但他也罢,李纲也罢,虽然名义上受到了皇帝的重用,但都无权参予决策,只有俯听命的份。如果李纲把这番话拿来劝谏皇帝,估计很快就会被召回汴京,再不录用。

    就在李纲彷徨无策的时候,河东路接到了朝廷的书信。在这份书信里,朝廷要求河东路必须密切关注代北形势,假如云中路遭到了北虏地攻击,岌岌可危,则必须加大对云中路的援助,适当时候可以考虑先给援助,后以回易来补偿。

    接着张孝纯又接到了西府(枢密院)长官郑居中的私人书信,在这份书信里,郑居中说得更透彻,如果云中路丢了,幽燕就算收复了也保不住,北伐策略就算完全失败。云中路得而复失的责任皇帝不会承担,最后必然由枢密院和河东、河北两路宣抚司来承担,而河东路帅司当其冲,因此,做为河东路帅司,必须正确把握局势,采用更加灵活的计策来确保云中路地安全。^^  ^^

    郑居中最为枢密院长官,当然不会直接下命令,但帅司隶属于枢密院,河东路帅司如果采取灵活计策援助云中路,只要枢密院睁只眼闭只眼,谁也管不着。

    张孝纯在北伐一事上属于主和派,但他也不同意郑居中地坐观论,他和宇文虚中同在中书,两人观点一致,要联辽抗金。不过现在看来,郑居中当初的“坐观论”还是最符合国政之术,而且形势展和他地坐观策略也基本吻合。

    坐观论就是坐山观虎斗,等到辽金两败俱伤了,再出面收拾残局,以联辽抗金的形势把北方一分为二,继而以拯救大辽国祚为条件来胁迫契丹人,收回燕云。此策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利益,以大宋现状来说,这是最好地办法了,而且郑居中深得皇帝信任,在宋军连续错失北伐良机,在契丹人主动要求以土地换援助的时候,此策应该会被皇帝采纳,但当时主战、主和两派争论激烈,而郑居中因为母亲病故回乡守丧,又离开了中枢,从而导致此策不了了之。

    现在大宋还有实施此策的机会,只要联辽抗金,必能以最小代价收复燕云,但契丹人败亡的度太快了,所以此策若想实现,前提就是在代北战场上击败女真人。

    张孝纯把郑居中的书信看了很多遍,最后摇头苦笑,派人把李纲和漕司、仓司、宪司长官都请了过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