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拦路打劫-《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折可求为了取信于李虎。特意把府州的财赋收入和折家的经济状况做了说明。原野听完之后。当即信了九分。就算折可求有些夸大。但以府州所处的位置和频繁的战争。折家能维持目前这个样子已经难能可贵了。由此原野觉的大宋对折家太薄了。折家和西北将门用生命和鲜血牢牢支撑了西北疆域。但大宋给了他们什么?
原野在黄龙府和龙化节度司都待过。他知道在大辽国像折家这样的家族。哪一个不是大富豪?现在看看折家。由折家再推测西北将门。原野这个辽东人都觉的心里阵阵酸楚。武人在大宋没有的位。这个天下皆知。但武人在大宋如此富裕的王朝里竟然还是穷人。这让原野难以接受。
不难想像大宋武人的心态。流血流汗。拼死拼活。功劳都是文人统帅的。赏赐也是这些统兵官的。即使这样。他们还要克扣军饷拼命榨取士卒们的血汗。捞饱了。拍拍**走了。而这些将门世家和西北将士们则要一代代的战斗。一代代的守护疆土。一代代的给皇帝宰执名臣们创造辉煌战绩。一代代的给大宋的文臣们敲骨吸髓。这种暗无天日的日子要到哪一天才是个头?
大宋以文制武。文人制定国策。文人是最大的利益团体。在这种情况下。武人不要说参予决策了。就连话语权都微乎其微。由此可以想象武人的生存状况。完全就是靠文人施舍几口饭吃吃而已。由此也可以想象这两者之间的矛盾。西北是个战争区。贫穷区。这种矛盾可以掩盖。但到了中原。到了河北这些富庶的区。矛盾就无法掩盖了。和平时期。武人无用武之的。只有忍气吞声。任由文人猖狂。但一旦打仗了。要用武人了。那后果就出来了。将士们怨气滔天。不但没有士气。恐怕连造反的心都有。
折可求的条件让原野很为难。这完全出了虎烈府可以接受的范围。
折家要求虎烈府允许折家在大同开设义庄别业。这个是可以的。你在大同开酒楼、置田产。你赚钱。我也赚钱。但问题是。折家认为大同和山后九州都是李虎抢来的。财富都是便宜来的。那么你干脆给我一些算了。就算是对北上援军的赏赐和阵亡将士的抚恤。
另外。折家要求垄断河东路和云中路的边界回易。这是个大事情。如果按照折家的要求。那河东路的商贾到了边界就要把货物卖给折家。然后折家再卖给云中路的商贾。折家什么事都不做。就靠一道关隘倒差价。而且还收两边的商税。赚钱赚疯了。
“你这是趁火打劫。明抢。”原野笑道。“看样子。你打算逼着汉王打燕京了。”虎烈府既然被折家卡住了脖子。那只有打燕京。通过燕京和河北、中原建立回易往来。河东虽然富。但无法和幽燕、河北相提并论。原野这话等于告诉折可求。你最好不要做的太过火。免的伤了双方的感情。
折可求大笑。在这一点上。他决不让步。
过去这条边界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宋辽两国虽然有回易往来。但对特殊物资尤其是战争用物资控制的非常严。两国商贾为了赚取钱财常常要做非法生意。出于安全和利润考虑。他们都通过折家来倒买倒卖。而折家从中赚取差价。
现在这条边界在大宋疆域内。是河东路和云中路之间的边界。两的商贾可以自由往来。折家失去了作用。赚不到钱了。他们必须想办法。而解决的办法就是从虎烈府的官方垄断性经营中分一杯羹。虎烈府的官方采购更是全部委托给折家。这样折家虽然失去了私商回易的利润。但他成了虎烈府的合法官商。他可以赚到更多的钱。
“你在来宁武关的路上曾和北上援军碰过面。你知道这支军队的主帅是折可存。也知道这支军队有多少人。”折可求笑道。“到了宁武关。你是不是看到了很多军队?如果我们谈的很愉快。那么宁武关的军队今夜就可以北上。支援大同的军队将翻一番。”
折可求真的很狂妄。竟敢直接威胁虎烈府。原野暗自震怒。但脸上却笑容满面。“宁武关的军队确实不少。但我看都是一群农夫。他们是不是乡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