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威胁-《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李虎没有选择。他只能接受折彦直和宇文虚中地建议。留下郓王。威胁汴京。
李纲亲自起早书信。这封信很长。从过去到将来。每一步每一种可能都写了出来。经过分析和判断。最后总结为一句话。在叛乱没有平定之前。汴京不可能更改皇统。郓王如若回京。必有性命之忧。
此次西征。郓王和西北将门、虎烈府地两股武力结合到一起。严重威胁到汴京文官利益。所以皇帝更改皇统地阻力无限增大。皇统更改地
大,文官和武将的利益冲突越大,文官们为此肯定要TT势力,而暗杀郓王显然是最致命的一招。在巨大的利益面前,牺牲一个宗室王的性命算什么?再说这种事在历史上比比皆是,司空见惯。郓王只要踏足汴京,必死无疑。
为了确保郓王留下,李纲在书信中也做出了威胁。如果郓王一定要回京,虎烈府和西北将门将在边疆遥相呼应,虽然西北将门可能迫于汴京的镇制不敢公开威胁汴京,但虎烈府可以,李虎可以公开威胁汴京废黜太子,甚至以武力威胁汴京马上更改皇统,如此一来,郓王想不死都难。
折可求带着这份书信急赴大同,他将会合黄涉,一起南下说服郓王留在西北。
折可求刚刚离开,马扩从燕京十万火急送来消息,汴京下旨,命令谭、王安中砍了张觉的脑袋,以平息金人的愤怒。另外,他从郭药师那里听到传闻,宗望蓄意离间虎烈府和汴京,金人有可能图谋燕云,南下寇掠。
宋金和好后,汴京大喜,加王安中、谭稹为检校少傅,郭药师为太尉,张觉的一颗脑袋给很多人带来了实惠。
李虎勃然大怒,马上急奏汴京,怒斥汴京背信弃义,如此薄情寡义,怎么可能获得燕云的人心,又如何确保北疆的安全?燕云不稳,河北山东又叛乱迭起,大宋危在旦夕,虎烈府有保家卫国之责,愿意南下平叛。今我十万大军正在火南下蔚州、应州一线,只待朝廷下令,即刻取道紫金关、倒马关进入河北作战。
这份奏章到了汴京,汴京势必恐慌,这哪是平叛,根本就是南下为祸嘛。
李虎亲自和西夏使李仁礼谈判。
你西夏三次攻击我大同,一度让我虎烈府深陷危机,所有前套之地我不会还给你,就算你三次攻我大同的补偿。西夏若想获得牢固联盟,联姻远远不够,你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虽然我没有实力击败你们,但你们也没有实力击败我,你我相争,只能便宜了别人,不是大宋得利,就是金人获益,所以是和是战,全在你们一念之间。从西夏长远利益来看,你我建立牢固联盟对双方都有好处,反之,一损俱损。
李仁礼得到李虎的承诺,非常满意,急忙返回兴庆府。
大宋宣和六年(公元正月。
除夕之夜,李虎是在宁武关度过的,此时儿子已经一岁,但见面的次数却屈指可数,想起来不免有些伤感。
正月初四,李虎冒着风雪匆匆赶到太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