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牵一发而动全身-《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安抚使也是一样。依照大宋律。安抚使总一路兵政。以知州兼充。太中大夫以上即可。太中大夫是从四品地文散官。也就是说。安抚使地品秩可以是从四品。也可以高达正二品。

    安抚使是路一级地军事长官。知府、知州是府州一级地军政长官。这都是职官。按道理应该有具体地行政级别。但大宋为了“分权”。为了互相牵制。为了最大程度地削弱地方权力。硬是把具体地常设职官。变成了临时性地非常设职官。结果权力是集中到了中央。但弊端也非常严重。地方上机构臃肿职能重叠、行政效率低下。军队里也是一样。尤其它地指挥系统。更是混乱不堪。

    由此可知,军职品级的提升,牵扯面太大了,就大宋这种复杂的军政制度来说,无法操作。

    李虎以当前形势的需要,以军队战斗力的需要,理所当然地提出改善武将的政治地位,要求重新设定武将的品秩,岂不料,这看似一个不经意的变

    撬动了整个大宋体制。

    皇帝醒悟过来了,李虎的目标其实不是提高武将的政治地位,而是以此为契机,实施变革,颠覆大宋体制,但他醒悟得太迟了,以他现在的处境和实力来说,他已经无力阻止李虎进行大刀阔斧的变革。

    皇帝和中枢大臣一致同意提高武将的政治地位,接下来,就是具体操作问题。

    李虎拿出了第二个奏议,军政分离。

    很显然,要想改变庞大的大宋体制,需要充足的条件和漫长的时间,而变革也要在不断的摸索、总结和完善中缓慢进行,目前临时朝廷没有这个条件,也没有这个时间,当务之急是生存,是马上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而要打下这个基础,需要军队,需要通过战争来赢取,因此,当前迫切需要提高武人的政治地位,凝聚武人的力量。

    为了达到这个,就要在当前条件下想出对策。

    当前大宋分裂,中土陷入乱,中央失去对地方的控制,而地方因为长期没有行政长官,没有军权和财权,基本上没有抵抗力,这从河北战场就能看得出来。

    年初金军入:,因为河北禁军无力抵挡,黄河防线失守,金军一直杀到了汴京城下,河北四镇全部失陷。后来,中央虽然放权,允许河北各地募军抗金,但大宋体制的力量太强大了,所谓的放权也不过是权益变通之计,河北军民被腐朽的体制捆住了手脚,根本没办法抵御金军的攻击。

    这种形势下,李虎要想在河北打场胜仗,要想在黄河防线坚守更长的时间,要想尽快奠定三分天下的格局,必须挥军队的全部力量,而要想达到这一目标,唯一的办法就是军政分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