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第二次博弈-《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在李虎的努力下,以长孙康宁为的大地主大商贾免除了赊借利息,但他们提出了一个要求,马上成立联合商会,以便统一筹划这次行动,另外,朝廷成立一个专门负责给西征战场提供军需的机构,原因很简单,这笔钱粮物资都

    是由大地主大商贾提供,目的是为了确保西征战场的需要,如果由朝廷经手,势必要出现贪污、挪用甚至侵吞的事,这将严重打击大地主大商贾对朝廷的信任,同时也严重危害到西征大军的安全,直接影响到西征的胜利。

    这个要求的最终目的就是成立**于朝廷之外的联合商会,这个联合商会由大地主、大商贾和各行各业的行会魁组成,一旦成立,他们将具有组织、管理和监督经济的权力,他们可以利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甚至抗衡朝廷的财经制度,继而干涉国政。

    长孙康宁率先在骊山提出建立联合商会的方案,但李纲一眼看出了它的影响力和造成的危害,一口否决。这个联合商会太过庞大,它的实力不能和某一个行会相比。长孙康宁之所以想出这个办法,一方面是为了保护地主商贾的利益不受损害,一方面也是为了影响或干涉朝廷的财经制度改革,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也是和朝廷争夺财经改革的控制权,竭尽全力摆脱任由朝廷宰割的被动局面。

    改革肯定要付出代价,地主商贾不愿意承担这个代价,不愿意成为改

    革的牺牲品,所以他们利用骊山议政的机会想方设法谋取参政议政的权力,但在朝廷的绝对强势下,他们没有成功,随即虚晃一枪,打算利用联合商会这个庞大的组织来抗衡朝廷,保护自己。这也是没办法的办法了,这些富可敌国的大地主大商贾哪个愿意成为朝廷的盘中菜?

    =

    当李虎宣布了西征大计,议事堂里的宰执大臣们开始商讨这个计策的时候,他们争论的不是枢密院制定的攻击计策,而是西征的军需筹备。

    李虎利用两个晚上的时间,和长孙康宁等一帮地主商贾讨论了一个筹措方案,而这个方案的重点就是成立联合商会,并由这个联合商会和枢密院共同承担西征军需事宜,把宰相、参知政事和三省府署甩到了一边。这个方案当然遭到了宰执大臣们的激烈反对。

    李纲、李复、赵明诚,列席议事的御史大夫张孝纯等人都反对,反对的理由归结到一起,就是坚决不让这些地主商贾干涉国政,他们对李虎一再纵容甚至怂恿地主商贾干涉国政的做法

    提出了尖锐批评。

    李虎越听火气越大,直接质问李纲等人,“形势摆在这里,错过了眼前这个时机,我们就很难一鼓作气消灭党项人,收复西陲失地。西夏不灭,我们就始终处在二线、三线作战的窘境,我们要等到那一天才能统一中土?中土迟迟不能统一,对诸位的权势和利益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中土的百姓来说却是灾难,你们难道愿意眼睁睁地看着中土长期分裂,生灵涂炭?”

    李虎勃然大怒,气势骇人,议事堂里的大臣们暗自惊凛,不敢应对。

    “你们反对的理由说到底就是担心地主商贾危害国祚,但国祚已经到了这一步,地主商贾们愿意主动帮助我们实现统一大业,你们就不能给他们一点信任?不能做出一点让步?你们说他们居心叵测、阴谋对抗朝廷,但他们有对抗的实力吗?他们成立联合社会,更大的目的是保护自己。他们害怕朝廷,害怕我们肆无忌惮的掠夺他们,甚至消灭他们,难道这么简单的事你们都看不出来?”

    “大帅,现在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