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南北夹击-《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姚平仲大概解释了一下原因,然后说道:“就西北.的攻击策略来说,应该没有问题。今天大帅拿出的西征策略也是如此。我们要想击败西夏,必须实施东西夹击,舍此以外,别无它途。但是,西线战事
如何取得胜利,确实有不同的看法。童贯执意要从喀罗川进行突破,而熙河的刘帅(刘法)早在第二次西征的时候,就曾提出南北夹击之策。”
“南北夹击?”李虎猛然抬头,“你能仔细说说吗?”
姚平仲点点头,.伸手指向地图上的喀罗川,“第一次西征,我们攻占了古骨龙,修筑了震武城,突破了浩水河防线。这时不管在防御上还是在攻击上,都对卓?和南军司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西夏人在虬龙岭和喀罗川之间修建了统安城。当时这座城池规模不大,只能说是一座堡寨,但这座堡寨的出现,有效保护了喀罗川防线。西夏人以此为据点,频繁攻击震武城,并取得了胜利。”
“刘帅随即夺回了震武城,并在浩水河以北修筑了德通堡和石门子堡,巩固和完善了浩水河防线。这时候,我们已经意识到,西夏人为了保住朔方,不惜一切代价戍守喀罗川防线。”姚平仲的手指在地图上的虬龙岭一带划了个圈,“这地方两水一山,地形复杂,强攻难度大,粮草运输难度大,撤退也困难,统安大败就和这些不利因素有直接
关系。刘帅为此向朝廷建议,避实击虚,以兰州和震武城为牵制战场,以主力沿浩水河北上,攻打仁多泉城。然后从仁多泉城北上,翻越雪山,直杀西凉府。”
“我们只要拿下了西凉府,就切断了贺兰山和河西的联系,并对卓?和南军司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李虎、侯概等人眼前一亮,目光同时望向了地图上那个小小的黑点,仁多泉城。
“此计的缺点也很明显。”姚平仲继续说道,“仁多泉城距离西凉府虽然只有两百余里,但要翻越雪山,西夏人只要扼守要隘,突袭军队必被阻挡,寸步难行。退一步说,就算我们成功了,但甘肃军司的军队和贺兰山的军队会从东西方向同时扑来,肯定陷入包围。再退一步说,就算我们牢牢占据了西凉府,并南下攻击卓?和南军司,但如果兰州的军队未能突破盖朱城,震武城的军队未能突破统安城,那这支军队就是孤军深入,还是难逃覆灭之灾。”
“第二次西征开始后,童贯同意了这个南北夹击之策,刘帅也
攻克了仁多泉城,但党项人随即察觉了我们的意图,一方面重兵扼守雪山要隘,一方面筑起统安城,向震武军动了猛攻,这导致我西北军未能渡河北上,如此一来,南北夹击之策自然也就无法实现。”
“随着东线失利,西线的攻击也停了下来。童贯无功而返,把责任归咎于刘帅,刘帅因此降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