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大战在即-《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非常合理,从雪山方向打河西只能做为佯攻,我们的主攻方向依旧是喀罗川。”

    “但我们已经走.了五百多里,快到仁多泉了,这时候再调头回去,下面人会把我们骂得狗血淋头。”

    侯概嗤之以鼻,这也算理由?你不过是看到进入河西战场的通道被熙河军打通了,想乘机杀进河西抢功劳而已。“鬼帅,大帅带我们急赴仁多泉,是为了帮助熙河军翻越雪山,杀进河西,而不是一次性把四万大军全部投进河西战场。我们整个西线的兵力只有十万,如果在河西投进四万,那喀罗川还打不打?西线的攻击目标是喀罗川,我们只有拿下喀罗川,攻占朔方,姚帅在河西战场的策应才有意义,否则熙河军这一仗就算白打了。”

    李虎一直不说话,他担心姚平仲的熙河军在河西夏军的疯狂反扑下,无法坚持,所以打算把张高儿的阎王军也投进河西战场,但考虑到喀罗川守军的数量,他又迟疑了。正如侯概所说,这一仗的关键还是先拿下喀罗川,否则大军就无法合围贺兰山,姚平仲的熙河军也就无法一直在河西坚持下去。

    就着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长安罗青汉来信,虽然朝廷和以长孙康宁为的联合商会竭尽全力筹措钱粮,但第二批运到兰州的粮草武器要延后到十月下旬,罗青汉因此再一次告诫李虎,要妥善安排攻击时间。

    李虎无奈,断然放弃了增兵河西的想法。他命令飞云军、阎王军把随军携带的粮草武器全部留在德固寨,由湟州组织人力运到仁多泉,给熙河军以更多的补充。

    二十九日,李虎率飞云军、阎王军返回湟州,准备会合韩世忠等人,北上震武城。

    =

    二十九日,仁多保国集结了大约三万人马向熙河军动反击,双方在鹰崖堡一带激烈交战。

    仁多保国设下的陷阱没有生作用,河西战况并没有预想的那样“糟糕”,这显然无法对贺兰山的决策产生重大影响,为此,仁多保国经过一番深思后,于三十日下令,停止攻击。在西夏

    皇帝还没有做出固守贺兰山的决策之前,他需要这支宋军留在河西。

    仁多保国把西凉府拱手相送,宋人竟然不敢要,由此可以推测到这支宋军偷袭之师的兵力极其有限,他们的目的仅仅是想牵制河西夏军,从而帮助其主力攻打喀罗川。仁多保国因此基本上确定了宋军的意图,李察哥对宋军攻击策略的判断基本上正确,李虎率先以偏师突破雪山防线杀进河西,正是要以喀罗川为陷阱,把党项人的主力诱到河西和朔方,继而为虎烈军主力攻陷贺兰山赢得有利条件。

    按照李察哥的部署,夏军将计就计,在喀罗川与李虎决战,让李虎陷进喀罗川,同时把虎烈军主力也拖在贺兰山下,经过长时间的僵持之后,迫使李虎撤兵。党项人的实力不足以抗衡葫虎烈军,只有用这种“拖延”的办法,把李虎活活拖垮。

    仁多保国再次禀奏兴庆府,通过河西战局的展来进一步分析和判断李虎的西征策略,恳请皇帝和朝廷接受李察哥的防御策略,不要因为自身实力不够而恐慌,继而仓促决定撤离贺兰山退守河西,导致国祚陷入危亡的困境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