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自寻死路-《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杨惟忠看看众.将,脸显忧色,“这个办法极其冒险,先我们无法保证将士们始终保持高昂的士气;其次我们的粮草只有十天的存量,十天之内如果折使相和大都督未能会合,未能攻克盖朱城,我们有可能全军覆没。”
侯概等人略感紧张,但此刻大军已经抵达统安城下,不打也得打。
“大帅和大都督知道你的计策吗?”侯概急忙问了一句。如果此计是杨惟忠临时想出来的,那成功的可能性太小了。
“当然知道。”杨惟忠说道,“此计是大帅、大都督和我在兰州共同拟定的。我在离开兰州之前,大帅曾说,他将不惜一切代价于初十日攻克盖朱城,与我里应外合围杀敌军。”
杨惟忠把李虎搬出来了,侯概、张高儿等人再无话说,依计行事。
大军6续进入山谷,逼近统安城,扎营立寨。
=
李定川站在城楼上,遥望远处山岗上依稀可见的宋军战旗,心如重铅。这一仗关系到党项人的生死存亡,而喀罗川又是这一仗的关键所在,但兴庆府没有必胜的信心,皇帝和朝廷决心退守河西,如此危急时刻,君臣离心,李察哥竟然被羁绊于贺兰山,无法亲自赶赴朔方战场,这导致形势愈紧张。
李定川参加了当年的统安大战,当时他是李察哥的副帅,这也是李察哥请他坐镇喀罗川的重要原因,但今日不同往昔。当年宋军实力有限,李察哥可以从河西、贺兰山抽调援兵,而今日李虎的虎
烈军实力强悍,东西两线同时进攻,气势如虹,这种情况下,各战场自身难保,谁也没有多余兵力支援喀罗川。
李定川暗自叹气。目前唯一的希望就是老帅仁多保国了,但仁多保国为了配合李察哥把皇帝和朝廷留在贺兰山,迟迟下不了决心歼灭那支杀进河西的宋军。两天前,斥候报讯,宋军从震武军杀出,李定川一边急报贺兰山,一边向仁多保国求援,希望仁多保国能尽快率军支援而来。
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传了过来,统安城守将曹吉安喘着粗气,大声禀报。遵照李定川的命令,埋伏在虬龙岭上的军队已经切断了山道,断绝了统安城和震武军之间的联系。
“各军已经进入指定位置,随时可以作战,请都统下令。”
李定川微微点头,然后冲着曹吉安招招手,把他喊到了身边,指着远处的山谷说道:“宋军到达后,先抢占了山谷东西两侧的山头,接着又派人抢占了十里外的山口,这说明他们吸取了上次统安大战的教训。”李定川眉头深皱,手
抚长须,低声问道,“既然他们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明明知道虬龙岭会被我们切断,为什么还要再一次深陷绝境,打一场根本没有胜算的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