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田赋货币化-《大宋帝国风云录》


    第(2/3)页

    目前天下三分,国家要统一就必须打仗,打仗就要.钱粮,这其中钱是次要的,

    粮食、绢布等物资才是重中之重。在赋税收入锐减的情况下,此次西征所需绝大部分来自巨商富贾的赊贷,但这些巨商富贾的财富毕竟有限。如今西征胜利,朝廷有能力加快统一步伐,急需大量钱粮,这个矛盾如何解决?

    就长安朝廷实际控制的区域来说,川蜀、荆襄、京.西、关洛和中原都算富裕地区,尤其成都、汉中、襄阳、南阳和洛阳更是数一数二的富裕重镇,而且没有受到战火波及。这些地方的大地主、大作坊主、大商贾、大行会富豪比比皆是,中小地主商贾富豪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所蕴含的财富无法估量。

    朝廷财政短期.内无法好转,继续赊贷只会加剧财政危机,更严重的是,联合商会里的巨商富贾已经没有更多的粮食、绢布等物资赊贷给朝廷,为此,长孙康宁建议,向中小地主商贾富豪要粮食,要绢布,要其它各种物资,所采取的办法就是田赋货币化,田赋折银。

    本朝赋税三大块,田赋、户税和商税,其中田赋是国家基本税种,田赋的征缴一向都是米麦绢布等实物。本朝土地自由买卖,土地兼并严重

    ,从中央到地方官府,从官僚到商贾,都购置土地,其中各种偷税漏税等弊端就不说了,仅以粮食绢布和其它农作物来说,土地所有者都大量囤积,因为那就是财富啊。尤其在战乱年代,粮食绢布的价值尤其高,远比金银铁铜钱更加保值。

    田赋货币化,田赋折银,就是让土地所有者以钱缴税,用银子交税,没有银子就用铁铜钱交税,从而迫使土地所有者把手里的粮食、绢帛和其它农作物拿到市场上进行交易以换取货币来缴税。

    粮食、绢布到了市场上,促进了商贸交易,商税这一块可以增收,更重要的是货币流通量大了,而货币流通量的增大有助于货币制度的改革政策迅进入实施阶段。尤其重要的是,它可以让朝廷直接拿钱从市场上购买粮食等物资,解了燃眉之急。这个钱朝廷可以向商贾借贷,如此交子制度可以得到进一步展,货币流通量于是更大了,而货币流通量的不断增大,不但有助于货币制度、交子制度的改革和展,更有助于推动工商业的展。

    这个政策目前完全具备实施条件。实物税征缴有很多弊

    端。我们都知道,农业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会产生“所贡非所产,所产非所贡”的矛盾。比如江南苏州府昆山县某地不宜五谷,多种土棉,土人专事纺织,但依规定须交一定数额的米作为田赋,结果百姓不得不购买稻米以输赋,民遂坐困。从田赋运输角度来说,田赋由民间自运,道远耗费,往返劳费,损失太大。至于田赋中税粮的贮存更受客观条件限制,浪费更是惊人。就赋税分配而言,主要是供给宫廷消费和官僚、军队的俸饷,但传统赋税科派的实物显然无法满足从皇帝到军队的日益庞杂的需求。另外,实物税征收中的贪污**也非常严重。

    田赋折银,既能让朝廷得到急需的粮食等战争物资,以满足国家财政支用中的不求需要,又能迅推行变革政策,加快恢复经济的度,同时还能杜绝征缴中的浪费、**等弊端,另外还能有效缓解百姓在税粮交纳过程中的实际困难,保证了国家赋税收入,可谓一举多得,货币税所表现的出来的灵活性是实物税所无法比拟的。

    .但是,白银的数量肯定不足,不敷使用,若一蹴而就,让田赋全部征缴白银,势必会造成物贱银贵的局面,这将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