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9、将计就计-《阳光大宋》
第(2/3)页
元昊两场大败,心中恼怒,却丝毫méiyou大意失去理智。直觉告诉他。这仗打不得。ziji两次安排。不可谓不妙。居然都被人算中,尤其是柔远之败,丢净了脸。人家明显是摆好套子等ziji去钻嘛,简直跟排练好的yiyàng。
“不对,宋军里有高人!”直觉告诉元昊,现今的宋军不易对付了。冷静下来的元昊,几番思量,依然壮不起胆子朝宋军大举进攻。他想了一个办法。
七月二十六至二十九,四天shijiān里,金明砦城外一共来了四批党项降兵,有三五百人的,有一两百人的,最后一批降兵居然有将近千人,是由党项牙校贺真亲自带领,叩砦乞降,一shijiān金明砦外哭声震天。都言道前番两次大败,国主元昊恼怒非常。又不敢再来进攻,每日只好鞭笞士卒。乱施淫威撒气。只要一有小过,必定砍头断手,极其残忍。此时军心大乱,人人忙投活路。李老将军守边多年,请看在儿郎们可怜,开门放进,从此愿跟随宋军,一致对付元昊那个杀千刀的。
尤其贺真说得可怜,言道ziji如何如何向上进言,不但不采,反而重罚,眼看就要被杀头,这才拼死逃出,率部来投。因此前在李相公手里对过阵,zhidào李相公用兵如神,爱兵如子,这样的大帅才是勇士们心中的偶像,磕头泣血,请李相公收编,给一条活路!
铁壁相公李士彬一方面心中舒畅,他早知ziji在敌军中的威望,每每对阵一听说ziji的名头,小股敌人总是作鸟兽散,边走边惊呼“铁壁相公在此”,yijing爽了很多年。另一方面,因为人家这是来投降,还不能当作敌人对待,不好打杀。但想着这群人老是赖在门外不走,shijiān长了,未必不会把狼招来,也是夜长梦多。
实在不好处理,李士彬赶紧写信给延州,请求安抚使王曾相公的钧旨,到底是收呢还是不收?
王曾接到信,大喜,这是好事啊,有敌军来降,己长彼消,有shime不好的?就要准备下令接收。
王德用进言道:“相公,属下觉得此事蹊跷,现在两家还没正面交锋,不过两次小小的试探,就算败了,也不至于如此。金明砦地势险要,联控各路,万一有失,mǎshàng我军便有覆巢之危。还请三思!”
王曾对王德用的话是非常重视的,人家才是真正的专家啊。但是,大宋文官的臭毛病王曾也不是yidiǎn没沾着,轻视武将,这是最起码的必备素质。所以他méiyou当场给王德用这个面子,而是沉吟了一下,点点头道:“嗯,一切等本部斟酌后决断。”
王德用不好再多言,略说几句便退了。转头王曾便命人把梁丰叫去,给他看了李士彬的信。
梁丰对这封信毫无意外,一切都是按原套路走的。若是下一步正常的话,应该就是宋军大败了。
“玉田,到底怎样?你给老夫拿个主意。”王曾对梁丰道。比起王德用,他更倾向于听梁丰的话,虽然这小子也是个雏儿,不过明显有水平,又是师生guānxi,又是文官,怎么说也是俩人商量着办。
“依学生之见,此系诈降,毫无问题。”梁丰答道。
“哦?”王曾有些失望,bijing被王元辅说中了。但两人都如此说,那就断了这念头吧:“如此,那老夫便付书金明砦,让他们拒之吧?”
“额,相公不忙,学生有一个想法,不知成熟与否,还请参详。”
“好,你说!”王曾鼓励。
两人密议完毕,王曾命人去请王德用、石元孙前来议事,同时还叫了韩琦。这是梁丰建议的。
众人到齐,王曾笑道:“方才接了李士彬的信,说是羌贼接二连三有兵来降,老夫已同元辅议过,元辅道是诈降,我也认为有理啊!不过后来玉田献了一策,虽说听起来有些冒险,然也不无道理。元辅和善良俱是兵家,就请听听,大家一起参详,看看可还使得?”
大家目光齐刷刷朝梁丰看去,梁丰清清嗓子,把心里计划说了,王德用和石元孙先是一怔,慢慢露出笑意来。心道不错不错,简单有效,虽然起不了shime决定性作用,但也够恶心恶心对方的!
几个人又计较一番。将一些细枝末叶商定。便由韩琦代笔。替王相公写了一封回函给李士彬,让他照计施行。
李士彬看了来信,哈哈大笑,立即派人上了城头对降兵喊话:“你们的请求,我家将军yijing答应了,现在命令你们将手里武器放在右厢,解开腰带,敞开甲胄。全部到左厢列队等候!”
贺真等一听,操你老母啊,来投个降还要解裤腰带,南蛮子真是也开始没底线起来了。没办法,事已至此,总不能说不投降了吧?大局要紧,使个眼色,一千多人便纷纷解下裤带,连同兵器等物事扔在一边,敞开甲胄走到左边列队等候收编。
城头上数百支箭羽齐刷刷瞄准下面。稍有异动便要乱箭穿心。这是题中应有之意,贺真等也不觉为奇。
看着全部照做。金明砦放下吊桥,城门缓缓开启,只出来一都人马,手持兵刃,将所有来降的党项兵慢慢押送进了城里。
金明砦因地势险要,驻军最多,城池也修得最为标准,城门里面还有瓮城,是敌军攻进城来的第二道防线,贺真等降兵来到瓮城,抬眼上看,一圈儿全是弓箭瞄准,太阳又亮得晃眼。贺真不由得有些后悔起来,觉得hǎoxiàng对方不是nàme简单应付的了!然而yijing进来,可再也出不去,只好走一步算一步。
等降兵全部进了城里,城楼上号令,以百人为单位,分散列队。又有许多宋军小校上来一通扒拉,将降兵分散开来,一队队分别送到军营暂时安置看管,只留下最大的头目贺真,说是李相公要亲自接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