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郑安溪-《明郑之我是郑克臧》


    第(2/3)页

    黄太医退了出去,舱外的小黄门们一拥而上,手脚飞快的替郑安溪换上出行的衣物,然后扶着郑安溏慢慢走出舱室,来到船甲板上。

    听说郑安溪出来走动,几名郡公府的官员齐齐赶来拜见,甲板上一时挤满了人。

    “好了,都看见了,孤没有大恙,该忙的都且去忙吧,不必围在孤的身边。”被众人簇拥感觉虽然很好,但久病初愈的郑安溪却觉得有些喘不过气来,只好忙不迭的驱散众人,只留下几名公府重臣。“熊大人,韦大人,你们两位请留步。”

    除了被点名的公府长史熊桂康、主计韦谦---虽然皇子、宗室在公国、侯国建立后可以与普通的伯国、都总管治地一样自行设官立制,但此时还没有抵达方丈,所谓公国更是没有影子,因此郑安溪这边暂时还用着华夏朝的那套官制---前来问安的一众官员纷纷退去,这时郑安溪问道:“我们到了几天了,接下来还准备在头顿停几天?”

    作为华夏朝廷派给郑安溪的辅佐官,熊桂康目前总揽海阳郡公府的一切政务,因此郑安溪的问题自是由他来回答:“回殿下的话,我们到了头顿两天了,目前配属给公国的神策军已经全部上船,只等新近接纳的移民和补给物资上船完毕后,即要。”

    尽管有方丈拓殖公司的运作,但具体分到郑安溪手中的移民只有二千多人和一千多奴隶,因此听说有新接纳的移民,他的眼睛顿时一亮,忙不迭的问道:“有多少移民?”

    韦谦如数家珍的报告道:“安南移民十六户八十一口、越南移民四十户二百零七口、真腊移民四户二十口、占城移民十五户八十口,另外还有寮国男女奴隶一百六十人。”

    “倒是不少。”前前后后加起来超过五百人,自然是不少的,但郑安溪显然并不因此满足,甚至反过来还有些失望。“但怎么没有金兰的汉人?”

    熊桂康苦笑道:“金兰是新省,自己尚缺移民,如何能准予外流。”

    随即熊桂康宽慰道:“殿下不必心急,接下来,我们将过西勃泥,应该还有人相随。”

    韦谦也道:“在坤甸和接下来的泗水都能买到本地的土奴,加起来少说也有五六百号。”

    “加起来也就四千人。”郑安溪焦躁的摇了摇头。“还不足一乡人口,建城筑宅开荒根本不够,孤如何能不急啊。”话虽如此,但急是急不来了,无可奈何的郑安溪只能问另外一个问题。“一应物资购买如何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