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要有代替-《往事百语②》


    第(2/3)页

    承蒙社会各界及民间团体的青睐,经常邀请我出来举办公益活动,其实佛光山本身的弘法事业也是十方来十方去,社会大众若能集合群力,必能造成更大的影响,因此我总是提议大家一起来。现在社会上所谓合办、承办、协办的风气鼎盛,虽不敢说是自己首开先河,但是在推动上应有助成之功。所以直言“拒绝”即使有再好的理由,都是下下之策,若能以积极的方式“代替消极的拒绝”,才是自利利他之道。

    “代替拒绝”不是简单的表面功夫,必须打从心里先不要有抗拒、排斥的念头,从而平心静气面对问题,寻求解决之道,切忌鲁莽行事,迁怒别人。记得三十多年前,我初到宜兰弘法,一位姓郑的警察专门和我为难,我讲经说法,他要我向他报备注册,否则不准开讲;我罄其所有,买了一台日制幻灯机作为教学道具,又忍痛被他没收。总之,这样也不可,那样也不行,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宜兰县警察局分局长前来向我商借“宜兰念佛会”,作为警察甄试的考场,我一口答应,给予种种方便,后来他得知属下对我们诸般为难,第二天,就将这位郑姓警员调职,从此我们的弘法工作逐渐进入佳境。

    十多年前出国弘法,经常遇到海关人员的刁难,他们把行李一一撬开检查不说,还东问西问,有一句答得不好,又得到另一处接受调查,往往在海关待上半天还出不来。如是数次之后,我想自己应该主动出击,避免别人的“拒绝”,因此学了几句英文,每次一到海关,就先面带微笑和大家打招呼,“Hello!”“How a

    e you?”“Good eve

    i

    g!”“Tha

    k you!”不绝于口。果然,通关时就顺利多了。

    “拒绝”不好的后果,必须先用好因好缘来“代替”;“拒绝”积弊已久的问题,则应该以循序渐进的方式来“代替”。

    诸佛菩萨及高僧大德们最会利用各种善巧方便来“代替拒绝”,像《法华经》中,释迦牟尼佛不从否定上教人“拒绝”贪爱邪见,而“代”之以三乘教法;《净名经》中,维摩诘大士不从消极上教人“拒绝”世俗之乐,而“代”之以法乐的施化。提婆菩萨亲近信奉邪道的南天竺王,以参政辅佐来“代替”一般行者“拒绝”、轻视的态度,结果举国人民皆被度化;盘硅禅师收留人人唾弃的小偷,以爱心“代替”一般人“拒绝”、默摈的态度,结果使得佛门多了一位龙象。每次披览圣典,读到古圣先贤慈悲度众的史迹,都令我感动涕零,后来我自己收徒度众,更深深感受到“代替”法门的无限妙用。

    记得过去我担任佛学院院长时,曾有学生请求不要那么早起床、就寝,希望能有多一点时间念书,我自忖有理,立刻改良传统的课诵程序,将早课、晚课的时间缩短,这种“代替拒绝”的方式既不会动辄改变校规,又能满足学生合理的要求,所以受到大家的欢迎。此后学生们心里有事情,都欢喜找我诉说,而我也从中得知学生的学习状况,彼此坦然相处,其乐融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