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对于房玄龄他们的想法,李二门儿清。 阶级从存在开始,就是相互对立的,这不是由某一个人能改变的。 别看房玄龄在振兴文教上那般支持,但别忘了,那是文教,说白了,还是读书人的阶级。 这会儿李二想借此推动工业改革,这必然会抬高工匠的身份。 这是他们不愿意看到的。 从之前的种种来看,大家其实都发现了,李二已经被大明王廷日新月异的工艺给刺激到了。 堂堂天朝上邦,在任何方面都不能仰人鼻息! 哪怕那个人是大唐的太子,也不行。 这就是李二的态度。 是以,进入两仪殿的时候,众人都是一脸的沉重。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魏征。 魏征如今是越来越看不懂了,他不是看不懂长安,而是看不懂日月山的那位。 一开始他甚至都怀疑过自己这么做是对是错。 但随着李孝恭扣了王德全后,魏征仿佛明白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不妨先看看再说。 有了这样的想法后,他整个人就轻松多了。 所以,如今的魏征,更多的时候都是抱着一个旁观者的心态在看待这些事情。 在这样的心态下,他有啥好紧张的? 李二看到众人这副表情笑了笑,道:“众卿这是何故?朕刚刚看完纪国公的奏章,甚是欢喜,怎么众卿却是如此反应? 难道又发生了什么朕不知道的事?” 众人心里腹诽,整个长安还有你不知道的事? 只不过听李二这么一说,众人都是心下一沉,他们担心的事儿终究还是发生了。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段纶破家也要买的曲辕犁,可有那么简单? “陛下,纪国公的奏章可否让臣等一观?”戴冑说道,“臣等也想看看百贯一副的曲辕犁,究竟有何等神奇之处!” 他们其实猜到了,区区两百副曲辕犁值不得两万贯,真正价值两万贯的必然是制造曲辕犁的技术。 要不然,就以段纶那性格,岂会破家也要买回来! 李二闻言,笑了。 他知道,这些家伙着急了。 要不是着急了,戴冑岂会说出这种话。 臣子的奏章,岂是旁人想看就看的? 当然,他不在意,摆了摆手就让内侍将段纶的奏章送了下去。 只不过片刻功夫,围在一起的众人就看完了段纶奏章中的内容,一个个都是一脸的惊慌。 段纶,当真是好胆! “陛下,不可!”戴冑急忙说道,“朝堂上已经在极短的时间内,几次三番的提高了工匠的待遇,这要是再继续下去,微臣担心天下人尚工而不尚文。 这会寒了天下士子的心啊! 纪国公此举,实属祸国殃民之举! 再说了,我户部拿不出钱粮来,有本事,让他段纶自己掏钱,我户部绝无二话!” 说完,戴冑袖子一甩,一脸气呼呼地站在那里。 “陛下,纪国公此举确有不当。”房玄龄也立马站出来说道,“此番出使虽然是由纪国公全权负责,但他不请而擅专,此风不可长! 否则,未来大唐官员纷纷效仿,那还如何是好?” “哼……”李二冷哼一声,道,“纪国公在奏章中说得很清楚,当时各国都盯着大明王廷的这批曲辕犁,他担心往返请奏耽误时间,从而错过了这批曲辕犁,才宁愿破家,也要买下这批曲辕犁。 奏章中,段纶岂有说过要你们户部出钱? 他一片拳拳爱国之心,到了你们嘴里怎就成了祸国殃民之举? 伱们可知,纪国公此举,每年能为大唐省下多少钱? 难道每年都要花费巨资去大明采买曲辕犁,你们才满意? 还是说,你们习惯被别人掐着脖子过活? 简直不知可谓!” 房玄龄等人一脸的尴尬,他们怎么可能忽视这个,但他们了解啊。 就以李二的性格,臣子做到了这个份儿上,他断然不会让自己的臣子吃亏。 既然是为了朝廷,为了大唐好,段纶这两万贯,说什么也不会真让他破家。 这样的臣子不爱护,那要爱护怎样的臣子? 如果李二是这样的君王,他们在场的这些人,早就跑了。 而知道这一点儿的何止只有他们,段纶难道不知道么? 段纶知道的,一定知道! 这才是段纶敢破家的原因! 但李二这么说,他们又没办法反驳。 在这件事儿上,段纶做错了么? 没有,绝对没有! 哪怕是换了他们,可能也会如此。 毕竟这真的是一笔不错的买卖。 可问题是,段纶如果只想做这些也就算了,但段纶明显想在大唐掀起新一轮的工业变革。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