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9章 崇祯早朝(二更)-《大明武帝崇祯》
第(3/3)页
如果身体不够硬朗,那特别是那些老臣,别说当官,连上早操都坚持不住,就只有告老还乡了。
文武百官参王拜驾,山呼万岁。崇祯一看这阵势,这才是真正的皇宫大内,这才是真正的上朝,比在南京,九江,成都,昆明等等城市的临时的皇宫行辕,感觉绝对不同,这才是真命天子,这才是当皇上的真实感觉。
「众位爱卿平身。」
「谢皇上。」
太子带着文武百官谢恩后起身,以太子为首,文武百官站得整整齐齐。
这时大内总管王承恩,用他那独特的嗓音又开始喊了,「有本早奏,无本退朝!」
话音刚落,太子出班施礼,「父皇,儿臣有本上奏。」
崇祯对他点了点头。
崇祯离开京城一年多了,当然知道他们有本章要奏。
太子接着把这这一年多监国的情况详细向崇祯奏报了一遍,涉及到了经济,军事和百官的治理,崇祯不住的点头,因为这些都是太子请旨定夺之后的大事。
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还有例行的公事,崇祯当然不会放在心上,太子也不会乱奏。
看到父皇满意,太子非常高兴,旁边的永王和定王也是第一次上朝,对太子直挤眼,太子会意,借这个机会用了三言五语把这两位王子的上进情况简单做了奏报。
崇祯赏识了他们几句,三位皇子眉开眼笑,高兴的不得了。
接着内阁和六部的官员又向皇上递上来几道奏折,有选拔能人的科举革新,有兴修水利的民生事宜,崇祯看了全都诏准。
处理完了朝政,崇祯宣布退朝,这一次上朝,崇祯觉得出奇的顺。什么文官东林党,宦官集团,朋党之争,勾心斗角,这些大明的顽疾流毒统统都不存在了。
数日之后,到了1648年的开春,南疆塘报传来,福建边关再起硝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