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里面人挨着人实在挤得恐怖,苏舸担心挤到自己的肚子。 看到确实如书中所说,自由市场开业火爆,苏舸也就放心了。 她转身离开的时候,滨江日报的记者匆匆赶到自由市场。 自由市场在滨江日报连续登了两则消息,引起了报社主编的关注,特意安排记者这天过来,现场做一下采访,写一篇报道出来。 记者脖子上挂着相机,刚到自由市场门口,就被里面的盛况惊到了,取下相机一顿拍。 拍完接着去采访马主任。 人逢喜事精神爽,马主任早就接到滨江日报采访的通知,特意仔细打扮了一番,把压箱底的新衣服找了出来,穿的立立正正,倍儿精神。 四个干事也都把最好的衣服穿上了。 万一能上报纸呢,机会太难得了,必须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 第二天,滨江日报用很大篇幅报道了华西路自由市场第一天开业的盛况。 除了文字报道外,还附了一张市场里人山人海的照片。 看完这篇报道,五一当天没去市场的人,立刻心动,呼朋唤友地结伴去逛市场。 更多的报纸过来做采访,华西路自由市场的名头越来越大,名气甚至都扩散到周边县市。 自由市场开业一个月,所有摊贩都赚翻了。 到月底苏舸算了下,第一个月销售额就达到了近三千块。 苏秀芬也挣了两千多。 看到这个数字她好半天都回不过神。 在乡下一年赚的钱,比不上城里一个月。 自由市场的客流量太大了,是乡下大集远远赶不上的。 这次听侄女的来城里干,是她做的最明智的一个决定。 赚了这么多,苏舸高兴,给郭燕和何大壮都发了一笔奖金,每个人一百块钱。 他们两个每月的工资有四十块,两人对这个工资挺满意的。 去厂里上班三级工才能拿到差不多这个钱数,这份工资不仅能养活自己,还能攒下不少。 没想到的是,到了月底他们得到那么大一个惊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