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盛启晖在前面骑着自行车,居然还能留意到苏舸的视线。 “喜欢这些农田?” “挺喜欢的,风吹过去麦浪荡漾,看着心情好。” “要不,咱们也在农村买个房子,以后想过来,可以去住几天。” “可以呀。” 顺着他的话答完,苏舸突然觉得不对,“等会儿,农村的房子现在能买卖吗?” “现在还不能,但也许以后能呢。” 苏舸忽地想到一件事。 包括杨安村、田家村在内的这些邻近滨江市的农村,在九十年代末,都会慢慢划归滨江市管辖。 并且这一片还会被开发为工业园区,有很多大型企业都会在这里建厂。 如果过两年能有机会买下这边的土地,等开发时直接就能大赚一笔。 不过就像盛启晖说的,现在农村土地还不能买卖,只能等着以后有机会了。 杨安农机厂最终按照考试成绩,招进前二十名应聘者。 这二十个人得到消息,高兴极了,可谓是举家欢庆。 村里先前闹事的那些人,对这二十个人则是羡慕嫉妒恨。 但再羡慕也没用,生产线说明书对他们来说跟天书一样,不要说看懂了,那些字组在一起都不知道是啥意思。 毕竟闹事村民里大部分都是文盲,其他有文化的也不过高小毕业,能认识几个大字而已。 他们一个个后悔不已,早知今日,当初组建厂子时他们就该加入的。 可惜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盛启晖先安排二十个人培训,之后分配到各个部门。 孙卫民手下分到两个,周小康也分到两个。 剩下的都进了车间,负责新生产线的操作。 杨今普对新招聘来的这些人满意得不得了,果然学历高就是好,学起新东西来特别快,有脑子灵的看一遍就会,其他人看个两三遍,也都学会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