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但现在她实实在在看到农机厂的分红,又看到苏舸开的店那样火爆,加上从苏舸那里了解到外面的世界什么样,她的思想早就发生了变化。 “你要是去过苏舸的店,就不会这么说了。再说苏舸的设计才华,大家都是见过的,我相信她一定行。” 宋盼娣说完这番话,收拾自己的东西离开了纺织厂。 走出厂区大门,她回首望向工作了近十年的地方,有不舍,但更多的是对未来新生活的憧憬。 三月份,县里给杨安农机厂特批了一块用地,专门用来建分厂。 地皮分下来,盛启晖又开始忙碌起来了。 建新厂从里到外,事无巨细都需要他亲自过问才放心。 鲁国庆和周小康作为农机厂的元老,跟着盛启晖一起去了分厂这边,负责这边厂区的建设。 周小康毕业后也没有接受学校的分配,他如今在农机厂拿着一个月几百块的工资,作为技术科科长,跟着工厂一起成长,无论是工资待遇还是工作成就感,都是普通国企无法给予的。 而且盛启晖还给了他一部分股份,周小康加入的晚,没有往厂里投钱,但盛启晖说作为元老,他可以技术入股,分红比其他人少一些,但拿到手也是不菲的一笔。 在这种情况下,周小康是铁了心要跟着盛启晖干了。 鲁国庆早就从夜校毕了业,现在也能独当一面,被提拔为厂里的中层干部。 两人跟着盛启晖来分厂做前期筹备。 本来孙卫民在的话,他也要过来的。 但他过完年就带着方慧文去沪市看病去了,一时半会儿回不来。 五月份,滨江市政府发文,准备出售北边的一片荒地。 位置同陆海透漏的完全一致。 因为提前有准备,盛启晖从银行贷了一笔钱,同陆海一起买下一块地皮。 这个时期国家鼓励创业,专门提供了一批无息贷款,盛启晖刚好赶上这个绝佳的机会。 由于是无息贷款,即便钱数比较多,但压力也不是很大。 按照农机化和新建分厂的预计收益,要不了几年就能还上。 而买下来的这款地皮,未来的获利将是难以想象的。 九十年代后期,这片荒地将被政府开发成滨江市的商业中心,里面写字楼林立,很多世界五百强企业都会在这里建起自己的商业大厦。 到那时,这里可以称得上是毫不夸张的寸土寸金。 地皮买下后,盛启晖带着苏舸去看了那块地,指着其中一片说:“我打算将来公司的总部就建在这里。”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