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他们被迫舍弃土地、商铺、工坊,只带着金银珠宝渡河南逃。 但是乱世中的逃难亦要过五关斩六将,有些人在途中被贼军俘虏,有些人遇到心怀歹意的船夫,当场就叫他们全家喂了鱼。 还有些人揣着金银细软初到异乡,很快就被有心人做局蒙骗,几乎丧失大多数财富,数代人的积累堪称一夜回到自耕农。 无论是倒霉的,还是幸运南渡落脚的,这些人的财富,终究是流入了洛阳、开封等地,使得诸多城镇快速恢复过往的繁荣,甚至看不出遭受过数年战乱的模样。 也不知是贼军治理有方,还是黑旗营军纪严明。 “眼下国事艰难,各路讨贼大军相继溃败,各地贼军愈发嚣张。 唯有中原忠义侯深陷贼寇南北重围,却巧施兵法突破包围。 前有昼夜奔袭夺取襄阳、南阳,大破贼寇,后有中原决战,力克十万贼众!短短数月又接连夺取开封、洛阳等重镇,几乎收复河南全省! 各部贼军皆被击退,盘踞楚省的长生贼也被李爵爷彻底打服,数万贼军尽降。 除去九江西贼,黄河以南几无贼众! 忠义侯实乃我大明中兴之将,亦如本朝开国明将曹国公、朱文忠,年少有为啊!” 纷乱嘈杂的酒肆内,一位中年士人举起酒杯大声赞叹,又捧起“中原日报”反复品味其中捷报,恍惚自己也变成统帅三军的大都督,感受十万大军讨贼喊杀的震撼声势。 “当年曹国公亦是李姓本家,唐皇李世民也是李氏……看来咱李姓本家天生便是能征善战的将才!” “呵,李爵爷何等人也,驱逐鞑虏收复辽东的大英雄!为国征战以来可曾有过一败?你与人家如何比较?可别往你脸上贴金了!” “李爵爷虽连战连胜,可贼军纷纷渡河北上,京畿之地恐怕不稳呐。”另一人指着报纸说道,“你们瞧——” 只见报纸的一栏画着大明疆域草图,盘踞黄河以北的贼军林立。报纸的编辑自作主张,为诸多贼军的地盘编上“国号”, 盘踞鲁北『红巾军』为“齐国”。 近期崛起的鲁南『坤军』为“鲁国”。 站稳豫东、淮北的『野狼军』为“梁国”。 渡河北上的『乞活军』为“赵国”。 攻入关中、改换旗号的『虎贲军』为“秦国”。 刚打入山西南境的『八字军』为“晋国”。 仍在辽西攻城略地的『背嵬军』为“燕国”。 尽管诸多贼军仅仅占据两三处府县,甚至刚踏入省地,仍然被安上了国号。乍一看地图,北方仿佛已成战国七雄的态势。 “你多虑了。当年贼首高迎祥联合三十六部贼寇合营,南征北战牵动官军何止二十万,一度侵入京畿数月,如今只剩下两支残部,一支在陇右谋取川蜀,一支在九江盘踞,何曾有当年威风? 一年前,乞活贼同样声势浩大,连贯数省之地,连败官军十余万,可如今也被李爵爷几乎踏平,河南、湖广尽皆收复。 我大明有李爵爷在此,别说七贼,就算是有二十七贼,李爵爷也能将他们逐一讨平!” “没错!区区七贼在李爵爷面前不过是土鸡瓦狗,不出三年,天下就能安靖!到时你我安享太平,岂不美哉?” “嗯嗯,报纸上也说了,李爵爷在洛阳整顿降卒,筹措粮饷,至多一年便能出动十万大军北伐!” “一年太久!京师乃大明精华所在,若不慎陷落,天子被俘,天下必定震动啊,岂不闻当年土木堡之役?到那时还谈何中兴大明?” “北方七贼互不统属,必定相互攻伐一番,陛下又非泥偶,召还边军护驾南狩,便可脱离险地——当年汉献帝仅凭少许护卫,便可逃离乱地,今上如何不能?纵使逃不出,也能坐守京师吧?” “陛下万金之躯,岂能以身犯险?还是要李爵爷早早北伐勤王才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