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第三十六章-《一念关山》
第(1/3)页
一众人驰马飞奔到左家岭燧台之下,燧台守军早已被北蛮大军杀得尸横遍地,只剩寥寥数人还在抵抗着。六道堂众人当即跃下马来,提剑向北蛮人杀去。但北蛮人数倍于梧国众人,饶是一众六道堂武功高强,一时也难以占到上风。
梧帝见状,当即也捡起一把剑,加入了战团。他边砍杀边大声提醒众人:“不要恋战,先上燧台点狼烟!”言毕,他抢先往燧台的台阶上奔去,一路上不断有北蛮人杀过来,梧帝奋力向上搏杀着。钱昭、于十三都连忙砍倒眼前的对手,紧紧跟上梧帝,护持着他一路杀上了燧台。
燧台上的峰火盆还在冒着烟,一个北蛮人正拖着一具被斩断了头的尸首,试图用颈中之血浇灭峰火盆。
梧帝血红着眼,大喝一声冲上前去。那北蛮人猝不及防,匆忙抵挡两招,便被他砍倒在地。梧帝赶紧拿起旁边的火折,拼命设法点火。但燧台上的燃料早已被鲜血浸湿润,怎么也点不燃。梧帝心急如焚,向众人大喊:“全湿了,点不着,得找干的烽火柴!”说着已四下搜寻起来。
燧台上的北蛮头领似乎明白了他的用意,哇呜大喊几句。角落的北蛮人迅速把烽火柴扔下燧台,梧帝于十三大急,从两个方向同时向那人方向飞奔,想要阻止。
早有一个北蛮人相准了时机,拿起手中长枪,瞄准了梧帝。钱昭正砍倒一北蛮人,回头见此,大喊一声:“小心!”但北蛮人已然奋力掷出长枪。钱昭不假思索地和身扑上,挡在梧帝背后。那枪凌空飞来,正中钱昭心区。钱昭身躯晃了一晃,缓缓倒下。
于十三、梧帝脸色大变,齐声高喊:“老钱!”“钱昭!”
此时元禄等人也终于杀上了燧台。见钱昭倒下,都立时满眼血红,不顾一切地冲杀上去。他们与梧帝、于十三一起,终于将残余的北蛮人全数砍倒在地,但此时北蛮人也已将所有的烽火柴都扔下了燧台。
元禄上前俯瞰烽火台下,只见下方山谷深不见底,陡峭难攀——烽火柴显然已是取不回了。
而梧帝已经抢上前去扶住了钱昭。
于十三拔出匕首:“老钱你忍着!”便要上前帮钱昭把枪头起出来。钱昭虚弱地挡开了他,看着自己胸口的枪,摇了摇头:“入胸四寸,没救了。”他又问元禄,“峰火柴,保住了吗?”元禄心口一酸,含泪摇了摇头。
梧帝急道:“我们不拔枪,把他送到合县,再想办法……”钱昭却一伸手,紧紧地抓住了梧帝的手腕,喘息着,断断续续地说着:“我想杀你。可是,钱家做了五代羽林,保护帝王,已经成了本能。真没想到,我们两兄弟,居然为了你,都是一样的死法。”
梧帝的眼泪滚滚而下:“我对不起你们……”
钱昭却突然嘶声坐起,颤抖地指着远方,艰难地催促道:“那就去马上去给合县报信!峰火柴没了,别的柴,点不出红白的狼烟!北蛮人只要进了天门关,不管哪个国家的百姓,都会血流成河!快,带他们走,杀北蛮!”
他的身体突然痉挛起来,口中涌出大量的血,他呛咳着,大口喘息着,却仍是瞪圆了眼睛:“听、听见了没有?!”
众人都早已虎目含泪,元禄更是忍不住啜泣起来。
梧帝泪流满面地抱着钱昭,应道:“听见了!”
钱昭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喃喃道:“杀光北蛮,护住河山,我和阿明,才会瞑目,我才不会后悔。杀,杀北……”一语未完,他已溘然长逝。
众人纷纷唤着他的名字扑上去前去。
梧帝却率身而起,一抹脸上的血泪,强压下心中悲痛,圆睁着眼睛看向众人,喝问道:“都听见了吗?——听朕命令,全速赶往合县!”
众人都立刻挺直腰身,眼中含着热泪,高声应道:“遵旨!”
合县城门楼上,安国守将吴谦正在城门之上巡逻着。
城中百姓安居入场,城门下不时便有人进出,有的推着车,有的抱着孩子,还有人在城门外的空地上支起摊位开始叫卖。吴谦望着城下,对瞭望台上士兵带来的消息将信将疑,确认道:“你真的看清了?左家岭燧台点了狼烟?”
士兵点头道:“属下看清了,是狼烟,可一会儿就没了。校尉就是弄不清怎么回事,也不敢作主,才派小的来禀报。”
吴谦皱眉思索道:“左家岭那边是咱们大安啊,梧国人在这边,难道是禇国人绕道打过来了?”
身旁一个相貌粗豪的军官插嘴道:“会不会是左家岭点错了?所以才马上浇熄了?”
事情诡异,所涉却极其重大。吴谦也不敢轻下论断,来回踱了几步,姑且道:“先关一半城门看看吧——”
正说着,城楼上忽有士兵喊道:“将军!那边来了一队人,有点不对!”
吴谦立刻警惕起来,抢到城墙边向下望去,却见六道堂人一行几十人急驰而来。
吴谦伸手道一声:“箭!”
立刻人递上弓箭。吴谦弯弓搭箭,一箭射在远处城下地面上,梧帝的马受惊人立而起。吴谦厉声问道:“来者何人?!”
梧帝全力按住座骑,于十三立刻驱马上前,扬声说道:“大梧皇帝圣驾在此!”吴谦愕然,难以置信地瞪大了眼睛,俯身细看。于十三便又喊道,“吴将军,我是于十三!梧国使团的,上回见过,你还记得吗!”
吴谦半天才反应过来,看清确实是六道堂一行人,忙道:“记得记得。”
于十三便道:“你面前的,确实是我大梧国主!”
梧帝稳住了坐骑,再次驱马上前,高声向吴谦说:“天门关破了!北蛮右贤王至少带了五千人入关,我们在左家岭打退一小股前哨,但他们的主力,很快就要到合县了!”
吴谦震惊万分。半晌,才将信将疑地问道:“陛下此言当真?事涉军情——”
“朕是从安都逃出来的,但朕拼着行踪泄露、再度失陷,也要赶过来通知你,就因为朕知道军情十万火急!”梧帝一指身后的马,“我们还捉了个北蛮活口!”
吴谦终于一咬牙:“请陛下进城详叙!”
事已至此,不由吴谦不信。将北蛮人俘虏交给手下审问,吴谦便直接将梧帝请入城楼卫所内堂,询问详细情形。梧帝展开舆图,直接在地图上指点着,解说给他听:“……我们来的时候杀光了左家岭的北蛮人,仗着马比人快,才能赶过来报信。北蛮人下一个必经之处是渠头道,我们在这交过手,还记得吗?现在你们在那还有多少兵?赶紧推石拦路,多少还能阻拦一段时间!”
吴谦回头唤道:“张都尉。”先前那个粗豪的军官忙走上前来,吴谦吩咐道,“快去点黑色狼烟,通知渠头道守军!”
张都尉领命而去。
于十三和元禄、孙朗和丁辉分成两组,把守在城楼卫所的两侧,警惕地留意着安国人的举动——梧帝就在卫所里,为万民安危计,梧帝不能不现身告知危局。但作为梧帝的护卫,他们也不能不防备安国人对梧帝不利。
所幸吴谦似乎并无此意,四人只需拦下那些好奇的、探头探脑向内里张望的安国士兵便可。
自他们所立的位置上,已可望见城门内外的士兵已被紧急动员起来。城楼下守门的士兵敲响警锣,催促城门外的百姓加紧进城,而城门正在被紧急关闭。城门外护城的壕沟里,士兵们忙碌着挖设陷阱、埋设尖刺。
燧台之上,黑色的狼烟滚滚升上了天空。
一切似乎进展得都很顺利。
大战之前短暂地空闲下来,元禄忍不住又红了眼圈,问道:“钱大哥的遗体怎么办?”
于十三道:“这是战场,有几个人能马革裹尸?”他取出怀中的一把堂徽,凝视了片刻,道,“我们带他和柴明一起回去就好。”
元禄看向卫所里,正和吴谦讨论的梧帝,有些茫然地问道:“十三哥,你说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于十三摇头道:“不清楚,我只知道,他和我们一起杀北蛮,他就是个人。而且,就算他曾经败给安国人,可毕竟也熟读过兵书,领过上万大军。打仗的事,咱们得听他的。”
这时,梧帝从内堂里走了出来,来到于十三跟前,低声道:“能说的跟他们都说了,不过,县城里这会儿能用得上的,只有八百人。”
于十三一惊:“才八百?可上次我们来的时候,军营里有至少三千人。”
梧帝叹息一声,道:“禇国听说安国死了大皇子,贬了二皇子,以为有机可乘,这几天在离这不远的涂山镇陈兵数千,合县的守军都调过去了。”于十三和元禄面面相觑。
就在这时,吴谦也走了过来,低声对梧帝道:“陛下,你们跟着我手下,悄悄地从南城门水路撤吧。”梧帝等人愕然看向他。吴谦道,“合县缺兵少马,北蛮人来势汹汹,我只能多拖一会儿算一会儿。您不顾安危,冒险前来通知,我却不能不明事理。今日,我就当没见过您。”言毕,他抱拳一礼,便头也不回地大步离开了。
元禄胸中一阵热血涌起,正想要说些什么,于十三已伸手拦住他,微微地摇了摇头。
梧帝心神不属地沿着城楼台阶,向着南城门走去。六道堂众人都沉默地护卫在他身侧。
梧帝心神杂乱——吴谦安排了人带他下楼,他顺势就跟着走了,但心中总有个声音在说不对。突然间,钱昭临死之前的目光再次浮现在他眼前,他猛地停住了脚步。
所有人都看向了他。
梧帝定了定心神,道:“钱昭临死前,要我杀北蛮,护住中原,我不能就这么走了。”
元禄、于十三目光都是一亮,忙道:“对,我们不能这么走!”其余六道堂众人也都先后说道,“我们不能走!”
梧帝立刻回过身去,冲着吴谦的背影高声说道:“吴将军!朕来助你守城如何?!”
吴谦一愕,停住脚步。他自是希望能有援军,却不太敢信梧帝是真心。迟疑了片刻,回头说道:“陛下高义,但是——”
梧帝打断了他,正色道:“合县是关喉要地,北蛮人已经破了天门关,要是再破了这里,方圆几百里只怕就无险可守!数月之前,这里也还是我大梧的土地,这里的百姓,也曾是我大梧的百姓!吴将军,今日我杨行远不是什么皇帝,就是一个想帮你守城的普通人,我毕竟带过上万人的兵,总比你手下那些校尉强点!”
第(1/3)页